而在这混乱局势中,不良人似隐匿于黑暗的猎手,敏锐捕捉每个机会。影煞、风刃和暗枭带领各自小分队,在吐蕃各地活动。他们利用贵族矛盾,巧妙挑拨离间,加剧双方争斗。
影煞身着黑色劲装,如鬼魅般穿梭在支持允丹的贵族之间。他寻到一位对奥松心怀不满的贵族,低声道:“大人,如今奥松势力渐大,若不尽快铲除,他日必成大患。我们愿助大人一臂之力,让允丹赞普稳坐王位。”
那位贵族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旋即被对权力的渴望取代。“你们当真能帮我?若能成功,本大人定不会亏待你们。”贵族压低声音,眼神透出一丝狠厉。
风刃则率小分队混入支持奥松的军队。他找到一位将领,道:“将军,允丹那边正密谋一场阴谋,企图一举消灭你们。我们得知消息,特来告知。若将军愿意,我们可为将军出谋划策,先发制人。”
将领皱眉,沉思片刻后道:“你们所言当真?若敢欺骗本将军,定让你们死无葬身之地!”风刃微微一笑:“将军放心,我们岂敢欺骗将军。如今局势危急,将军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暗枭在僧俗贵族间周旋。他找到一位僧官,道:“大师,世俗贵族正打算对僧人下手,企图削弱佛法在吐蕃的影响力。大师若不想坐以待毙,需尽快行动。”僧官脸色一变,急忙问:“此话当真?你有何良策?”暗枭凑近僧官,低声几句,僧官眼神逐渐露出坚定之色。
在不良人的持续挑拨下,吐蕃王朝内部争斗愈发激烈。贵族间互相残杀,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国家陷入混乱。曾经强大的吐蕃王朝,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下,逐渐走向崩溃边缘。而不良人,正悄然推动这一切发生,等待大唐出手的最佳时机,让吐蕃这片土地,迎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随着吐蕃内乱的加剧,百姓们的生活愈发艰难。战争使得农田荒芜,粮食减产,许多人食不果腹。逻些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流离失所的百姓,他们拖家带口,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孩子们饿得面黄肌瘦,啼哭声响彻街头。
在偏远的乡村,情况更为严峻。贵族们为了扩充兵力,不断强征壮丁,使得原本就劳动力匮乏的村庄更加凋敝。老弱妇孺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农活,然而即便如此,也难以维持生计。一些村民为了躲避战乱和征兵,逃进深山,过着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
与此同时,吐蕃的经济也遭受了毁灭性打击。商业活动几乎停滞,曾经繁华的集市变得冷冷清清。商人们不敢出门做生意,店铺纷纷关门大吉。贸易路线被战火阻断,外来物资无法进入,本土特产也无法外销。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们手中的财富迅速缩水。
在这样的困境下,民间怨声载道。百姓们对贵族的统治彻底失望,他们不再愿意为这场毫无意义的权力争斗买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暗中联络,试图寻找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他们意识到,只有结束这场内乱,吐蕃才有希望恢复往日的繁荣。
而在朝堂之上,局势同样错综复杂。支持允丹和奥松的贵族们在朝中争权夺利,互相弹劾。官员们人人自危,不知何时会被卷入这场政治漩涡。许多正直的官员因不愿参与党派之争,纷纷辞官归隐。朝堂上一片乌烟瘴气,政令不通,国家机器几乎陷入瘫痪。
在这混乱不堪的局面中,吐蕃周边的一些部落和小国也开始蠢蠢欲动。他们看到吐蕃内部大乱,认为有机可乘,便在边境地区频繁骚扰。吐蕃的边防军既要应对内乱,又要抵御外敌,兵力分散,疲于奔命。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吐蕃王朝犹如一艘在暴风雨中失去方向的巨轮,摇摇欲坠。而不良人在这场风云变幻中,继续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他们不断收集情报,将吐蕃的内乱局势详细汇报给大唐朝廷,同时加紧挑拨贵族间的矛盾,让这场内乱愈演愈烈。他们深知,只有吐蕃陷入更深的混乱,大唐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对这片土地的战略目标。而大唐朝廷,也在密切关注着吐蕃的局势,等待着那个可以一举定乾坤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