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 > 第385章 纸页落地,人未低头

第385章 纸页落地,人未低头(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他望着赵弘捏着铁牌的手,望着老卒转身时佝偻的背影,又望着营火将铁牌映得发红,像块烧透的炭。

夜风卷着仓城的土腥味钻进鼻腔,他摸了摸怀里的暗册,突然觉得那半块铁牌的重量,正透过赵弘的手,透过营火,透过夜色,沉沉地压在自己心口。

李息的指甲几乎要掐进铁牌锈迹里。

营火在他瞳孔里晃成两团橘红,那半枚\"诏\"字残笔在火光下忽明忽暗——十七年前他随刘虞出使幽州时,曾见过兵部密档里\"隐粮点\"的批文,落款正是\"诏\"字起笔。

他突然站起身,皮靴碾得炭灰噼啪作响,赵弘刚要问,却见情报官已裹着披风冲进夜色。

敦煌文书库里的樟木香混着霉味直钻鼻腔。

李息举着烛台,羊皮卷在案上摊开足有七卷,指尖在\"建安七年·兵部戊字档\"的残页上停住——\"敦煌七镇设隐粮点三,待边事平,由本司核账核销\",字迹被虫蛀出几个洞,却恰好漏出\"隐粮点\"三字。

他抄起朱笔在残卷旁批注:\"北岭仓当为其一\",墨迹未干便卷了文书往外走,腰间铜铃撞在门框上,惊得守夜的老卒差点打翻油灯。

陈子元正在案前核对西平镇的春播账册,听见门帘响也未抬头:\"李息,你这步急棋走得太躁。\"

\"主公请看。\"李息将铁牌与残卷一并摊开,烛火映得他眼底发亮,\"郑玿手中的不是私仓钥匙,是当年朝廷密令修建的隐粮点门栓。

这'玿'字是他刻的,可'诏'字残笔,是十七年前兵部的批文。\"他指腹压在残卷虫蛀处,\"文书说'待核销',可至今未见任何废令——郑玿守的不是赃物,是被时代遗忘的国之重器。\"

陈子元的狼毫\"啪\"地落进笔山。

他盯着铁牌上的刻痕,指节抵着眉心,忽然想起昨日周稚递来的归民口述录:\"老卒说郑校尉每年冬夜都去北岭,说是'查鼠'。\"他抬眼时眸色深了几分:\"去把黄琬之请来。\"

李息退下时,窗纸已泛白。

陈子元望着案头残卷,忽觉这十七年的风雪都压在\"待核销\"三个字上——朝廷忘了,边将却记着,守着三千石粮,守着一块锈铁牌,守成了别人眼中的贪墨。

同一时刻,北岭山道上的积雪已没到小腿。

周稚裹着毛毡,看郑玿举着铁凿破冰,虎口裂开的血珠落在雪上,像撒了把红豆。\"郑校尉,歇会儿吧。\"她递过酒葫芦,却被对方摇头推开。

凿子又下去三寸,冰面\"咔嚓\"裂开条缝,郑玿突然停手——前方崖壁上,半枚石锁正嵌在冰里,与铁牌上的刻痕严丝合缝。

\"退后。\"他的声音哑得像砂纸。

铁牌对准石锁缝隙,轻轻一推,崖壁发出闷响,积雪簌簌落下,露出半人高的石门。

门内霉味混着干草香涌出来,周稚打着火折子,就见梁上悬着个檀木匣,封条上\"敦煌军备\"四个字朱红如血;脚下草堆里扒开,整整齐齐码着粮袋,最上面的封泥印着\"建安七年\"。

\"这是...父帅的字。\"郑玿踉跄着跪下去,指尖抚过檀木匣上的刻痕,\"他说'信不可私',所以即便朝廷忘了,也得守着。

可如今...\"他喉间哽咽,泪滴在封泥上,将\"待令启封\"四个字晕染得模糊,\"国若无信,私守亦成罪么?\"

算队的小吏们早围作一团,赵弘摸着粮袋上的绳结直吸气:\"这是军粮特有的'连环扣',当年我在羽林营见过!\"周稚的炭笔在木板上飞转,突然抬头:\"郑校尉,这匣子里的账册...\"

\"开。\"郑玿抹了把脸,亲手摘下檀木匣。

账册展开时,众人倒抽冷气——每笔入库都记着朝廷拨银,每笔出库却只写\"待核\",最后一页是郑元礼的手书:\"吾儿玿,若有日见此册,当知父非贪,乃守。\"

消息传到敦煌时,陈子元正与黄琬之对坐。

黄琬之推了推老花镜:\"查过所有现存的建安七年至建安十三年兵部文牍,确无核销北岭仓的指令。\"他指尖点着案头拓本,\"这仓不是私设,是悬在账外的国仓。\"

陈子元的笔尖悬在批文上,久久未落。

窗外传来归民的歌声,是前日孩童念的\"信不拒降者\"。

他忽然笑了,大笔一挥:\"北岭仓归入火政塾'悬账专案',首任监守——郑玿。\"墨迹未干,他又补了句:\"另,着人去郑府取《仓廪守则》,莫要再烧了。\"

此时敦煌城中,郑玿正站在炭盆前。

那本陪了他二十年的《仓廪守则》在手中发烫,他划着火折子,火苗刚触到书页,\"信不可私\"四个小字突然在焰中清晰起来——是父亲用蝇头小楷写在页脚的,当年他嫌字小,父亲说:\"大信藏于微,方是真信。\"

火折子\"啪\"地掉在地上。

郑玿将书轻轻放进檀木匣,又取出块干净的绸布仔细包好,置于案首。

窗外传来马蹄声,是李息派来的差役:\"陈先生说,《守则》该供在案头,不是烧在火里。\"

他望着匣上的\"悬账专案\"封条,忽然想起今日北岭仓前,周稚指着账册说:\"郑监守,这三千石粮,以后要记在明账上了。\"风掀起窗纸,案头的《仓廪守则》被吹开一页,正对着\"信不拒降者\"的注脚——\"悬账非坏账,守心即守国\"。

黄琬之的书案上,新誊的《悬账专案章程》正静静躺着。

他摸着胡须,在\"处理原则\"一栏写下\"不追旧主\"四字,墨迹未干,忽听门外传来脚步声。

抬头时,正见陈子元抱着北岭仓的拓本进来,目光扫过案头,微微笑道:\"黄公这'不追'二字,倒切了题。\"

黄琬之合起章程,将\"三原则\"压在镇纸下。

窗外的归民歌声又起,混着远处仓城的号子声,倒像支没谱的曲子,却比任何律吕都顺耳。

他望着陈子元手中的拓本,忽然想起明日要开的专案启动会——有些账,该清了;有些人,该回家了。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