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像一位温柔的信使,悄悄染绿了曦花园”光秃秃的枝头,带来了融融暖意,也带来了万物复苏的生机。就在这片春意盎然的背景下,“曦光老年大学”的开学典礼,在一片喜庆而庄重的气氛中,隆重举行了。
林野站在由废弃物业仓库改造的明净教室里,阳光透过新换的窗户,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粉刷味和旧书被重新翻阅时散发的陈年纸香。他的内心,像窗外摇曳的柳枝一样,轻轻荡漾着,激荡着。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开学典礼,这是他用三个月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点一滴,搬走困难,垒砌希望,最终换来的果实。三个月前,这里还是堆满杂物的、被遗忘的角落,如今,却成了老人们学习知识、交流情感、安放心灵的温暖港湾。
挑战一:螺蛳壳里的道场
最初,林野的设想很简单,就在社区活动中心三楼辟出一块地方。但现实很快泼来一盆冷水。那块地方,早就被活跃的舞蹈队“占领”了,队伍里的大姐们热情洋溢,但也寸土不让。林野软磨硬泡了几天,对方只是抱歉地摇摇头:“林师傅,我们也是老成员了,每周都盼着跳舞呢,实在挪不开啊。”
林野不死心,他目光扫过社区,最终落在了西区那个堆满杂物的旧仓库上。那地方又破又旧,常年锁着门,里面堆满了物业淘汰的旧家具、废弃的建材,还有不知哪个年代留下的杂物,几乎没人正眼看它。林野心里一动,这地方虽然破,但空间足够大,如果清理出来,改造一番,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把想法一说,物业经理立刻直摇头:“林师傅,那仓库清理费比租用活动中心还贵!里面那些破烂,雇人清运、分类处理,没个几万块下不来。而且电线老化,墙面霉斑,改造起来又是一大笔开销,我们物业哪有这个预算啊?”
林野没有退缩。他想起自己保安队里那帮兄弟,他们平时沉默寡言,但干活踏实肯干。他找到队长王强,说:“强子,咱们保安队是不是也该为社区做点实事了?那仓库,咱们自己动手,把它清理出来!”
王强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行啊,林师傅,你发话,我们跟着!”
于是,一个由保安队员们组成的“临时清运队”诞生了。他们借来一辆二手卡车,带着手套、钳子、锤子等工具,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工蚁,开始了“愚公移山”般的工程。那些破旧的沙发、桌椅,他们拆解开来,能用的木料,细心地刨去旧漆,打磨光滑,打算改造成社区花园里的花架;不能用的,就分类打包,准备卖废品回点本;堆积如山的旧书,他们一本本翻捡,能看的,擦干净,捆扎好,准备做成教室里的“书墙”;其他的杂物,能扔的扔,能卖的卖,能回收的回收。汗水浸透了他们的制服,脸上沾满了灰尘,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满足感。
两百多本旧书,经过他们的整理,变成了教室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把墙面仔细清洗,铲掉霉斑,刷上洁白的乳胶漆。林野还联系了美院的学生志愿者,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在洁白的墙面上,精心彩绘了一幅幅以“夕阳红”为主题的壁画,有青山绿水,有花鸟鱼虫,还有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下棋、聊天的温馨场景,色彩明快,充满了生机。
整个过程中,林野像个总指挥,哪里需要人手,哪里有困难,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他甚至自己动手,修补了几把还能用的旧椅子。最后算账的时候,物业经理都惊呆了——原本预算需要几万块的项目,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只花费了区区几千块,主要用于电线的安全改造和空调的加装,硬生生省下了90%的预算!那间废弃的仓库,在他们的手中,脱胎换骨,变成了明亮、温馨、充满希望的学习殿堂。
挑战二:让耄耋遇见青葱
仓库改造好了,教室也布置一新,接下来就是招生和招聘教师了。林野在社区公告栏贴出了招聘教师的通告,几天过去了,却鲜有人问津。他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观念上。社区里的退休老人很多,但让他们主动走出家门,去教别人东西,似乎还缺少那么一点动力和信任。
林野开始逆向思考。他想起社区里那些身怀绝技、经验丰富的老人们,他们本身就是一座座“活着的宝库”。为什么不能“银发教师教银发”呢?这个想法让他眼前一亮。他立刻翻出了社区的人才库档案,那里面记录着许多老人的兴趣爱好和过往经历。他像寻宝一样,仔细地翻阅着每一份档案,寻找着那些可能成为“宝藏”的人。
他先找到了周老,一位退休多年的美院教授,擅长工笔画,尤其以花鸟见长。周老住在小区里,平时深居简出,但他的画却时常在社区小报上刊登,备受好评。林野第一次登门,周老有些拘谨,只是淡淡地听着,并未明确答应。林野没有气馁,他隔三差五地带着自己从工作中观察到的社区趣事、老人们的学习热情去拜访,慢慢地,周老的态度开始软化。第二次,他婉转地表达了希望周老能担任工笔画课程的老师的意愿,周老沉吟了片刻,说:“小林啊,我老了,怕教不好。”林野赶紧说:“周老,您谦虚了!您的画我们都看在眼里,老人们都盼着能跟您学呢。您教,我们一定把课堂安排好,保证您教得开心,老人们学得舒心!”又去了两次,周老终于被林野的诚意和社区老人们的热情打动,答应每周来教一次工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