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侧,有一座地级市宛如一颗低调的宝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就是白山市。白山市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和通化市接壤,与吉林市毗连,还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国境线长达454千米 。其幅员面积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388平方千米,下辖2个市辖区(浑江区、江源区)、1个县级市(临江市)、2个县(靖宇县、抚松县)、1个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一座融合了自然美景、丰富资源、深厚历史文化和独特民俗风情的城市。
一、自然风貌与地理特征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龙岗山脉海拔800 - 1200米,相对高度在500 - 700米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 - 1300米,相对高度500 - 800米之间。这种独特的地形造就了白山市壮观的山川景色,无论是层峦叠嶂的山脉,还是幽深的峡谷,都让人流连忘返。
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万物复苏,大地渐渐披上绿装;夏季湿热多雨,山间郁郁葱葱,是避暑的好去处;秋季凉爽,多晴朗天气,漫山遍野的枫叶将山林染成五彩斑斓的世界;冬季漫长而寒冷,银装素裹,雪期长达六个月,平均1米以上的积雪,造就了亚洲品质最好的粉雪资源,让这里成为冰雪爱好者的天堂。
境内水系发达,河流密布,共有大小河流432条,主要有鸭绿江、浑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等。鸭绿江作为中朝界河,江水清澈,沿岸风景秀丽,乘船两国不同的风光。这些丰富的水资源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也孕育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使得白山市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
二、历史沿革
白山市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见证了多个民族的兴衰交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此地属辽东外徼。西汉初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这里的归属随着郡国的变迁而改变,先属真番,后属临屯,再划归玄菟郡上殷台县。公元前37年,扶余人在浑江流域建立卒本扶余国,后改国名为高句丽,受玄菟郡领属,临江属高句丽国丸都山及费流谷(今集安市的通沟)的辖地。此后,历经东汉、三国、晋、南北朝,这里的统治权不断更迭,先后属高句丽、燕、前秦等。
隋唐至宋元时期,白山市的历史继续书写着民族融合与政权交替的篇章。隋属高丽,唐初属高丽辖地,高宗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唐灭高丽,属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护府辖地。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属渤海国,并在今临江区所在地置神鹿县,为神州治所。五代初属渤海,辽太祖天显元年(公元926年)辽灭渤海,改建东丹国,其后,渤海遗民以今浑江市为中心,建立定安国。公元976年,定安国被辽灭,临江归属辽国东京道(辽阳府)。宋初属定安国,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并入辽。辽属东京道,在今临江置渌州驻鸭绿军节度使。金时属金国东京路婆娑府地,元属辽阳行中书省沈阳路辖地。
明清时期,明属奴儿干都司建州卫,为长白山部和鸭绿江部。1575年,划临江地区为建州卫沿江新安四堡长甸长岭以东之地,神宗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为努尔哈赤所并。清初属吉林副都统辖区,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设通化县,在今临江置猫耳山巡检,属兴京厅通化县。1902年8月4日,设临江县,隶属兴京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除将军制,东北实行行省制,临江县属奉天省,仍辖于兴京厅。
中华民国初仍沿袭清朝建制,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奉天省设东、西、南、北、中五路,临江县属奉天省东路道。1914年6月改东路道为东边道,为东边道辖地。东北沦陷时期初属伪奉天省,为丙类县,1934年10月改属伪安东省,1937年7月1日划归伪通化省。东北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光复后,临江县划归安东省,11月临江县划归安东省通化专署所辖,1946年7月划归辽宁省第一专区所辖,1947年1月又改属辽宁省,为直属县,1948年9月重归安东省通化专署,1949年4月21日划归辽东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初属辽东省。1954年6月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正式设立辽宁省,1954年8月20日临江县由辽东省划归吉林省,隶属通化专区。1959年3月23日,撤销临江县,成立浑江市,市治所迁至八道江镇,仍属吉林省通化地区。1985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浑江市为省辖市,实行市管县体制,下辖长白、抚松、靖宇三个县,市区划为八道江、临江、三岔子三个区。1993年11月28日,撤销临江县,设立临江市(县级)。1994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浑江市更名为白山市。1995年12月30日,撤销白山市三岔子区设立江源县。2006年6月5日撤销江源县,恢复设立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2月22日,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更名为浑江区。
在这片土地的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比如在东北抗联时期,杨靖宇将军在这里留下了英勇的足迹。他带领抗联战士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卓越的贡献。杨靖宇将军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白山人民,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
三、各县简介
1. 浑江区:作为白山市的中心城区,浑江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公共服务资源。浑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同时也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白山城市的发展脉搏,品尝到各种美食,体验到便捷的生活服务。
2. 江源区:地处长白山腹地,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江源区的矿产资源也十分可观,是白山市重要的矿产基地之一。这里的自然风光旖旎,有许多未被过度开发的自然景观,如幽深的山林、清澈的溪流,适合喜欢亲近自然、探索原生态美景的游客。江源“佟家老营”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的根基摇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历史爱好者前来探寻。
3. 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临江历史悠久,是东北重要的边境城市,有着独特的边境文化和民俗风情。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鸭绿江的美丽风光,感受边境贸易的繁荣,还能参观历史遗迹,了解临江的发展历程。
4. 靖宇县: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而命名,红色文化是靖宇县的一大特色。这里保存着许多与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联相关的历史遗迹和纪念场馆,如杨靖宇将军陵园,是人们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靖宇县的自然环境也十分优美,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地质景观,是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5. 抚松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西北麓,是中国人参之乡,拥有1500余年的野山参挖掘史,同时已有450多年人工栽培人参技术,是道地性人参的原产地和主产区,全球人参70%的交易量在抚松完成。抚松县境域辽阔,境内高山叠嶂,江河纵横,森林茂密,旅游资源丰富,有长白山西坡旅游线路,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长白山的壮丽景色,体验到独特的人参文化。
6.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朝鲜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浓郁的朝鲜族民俗风情,如欣赏朝鲜族的传统歌舞表演,品尝朝鲜族的特色美食,如辣白菜、打糕、冷面等,还能参观朝鲜族的传统民居,感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长白县的自然风光也别具一格,有着名的望天鹅景区,其独特的火山地貌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四、文化特色
白山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谐共处,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朝鲜族文化在白山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上元节、秋夕节等,都过得十分隆重。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荡秋千、跳板、摔跤等传统体育项目,还有精彩的歌舞表演。朝鲜族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伽倻琴弹唱、长鼓舞等都是极具特色的表演形式,其独特的节奏和优美的舞姿,展现了朝鲜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
长白山采参习俗也是白山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过去,采参是长白山地区人们重要的生产活动。采参人遵循着独特的传统习俗和规矩,如进山前要举行祭山仪式,以祈求平安和丰收。在采参过程中,有一套完整的术语和流程,这些习俗和文化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长白山地区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此外,森林号子也是白山文化的独特代表。在过去林业生产中,伐木工人为了统一劳动节奏、提高劳动效率,创造了各种不同的号子。这些号子节奏明快、富有力量,喊起来气势磅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