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网游科幻 > 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 > 第9章 绥化市《海伦市》

第9章 绥化市《海伦市》(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一、城市概况

海伦市隶属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黑龙江省中部、松嫩平原东北边缘,东与庆安县接壤,南与绥棱县、望奎县毗邻,西与拜泉县交界,北与北安市相连。全市总面积4667平方公里,下辖16个镇、7个乡,常住人口约48万人。作为绥化市北部重要的县域中心,海伦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黑土明珠”“大豆之乡”“优质粮源基地”之称,农业以大豆、玉米、水稻种植为主,同时融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生态资源,形成“农业为基、文旅赋能”的发展定位,是绥化市北部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关键节点。

二、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一)16个镇

1. 海伦镇:海伦市政府驻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镇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8个社区。核心产业以粮食加工、食品制造、商贸服务为主,农业种植大豆、玉米、水稻;拥有海伦市博物馆、文化体育中心、人民公园等标志资源。交通便捷,绥北铁路、绥北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设海伦火车站与高速出入口,海望公路、海拜公路贯穿镇区,生活配套设施完善。

2. 海北镇:位于海伦市北部,距市区25公里,是海伦市北部商贸重镇。镇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粉丝加工(“海北粉丝”为地方知名特产);拥有海北镇革命遗址、商贸市场等标志资源。绥北铁路穿境并设海北火车站,乡镇公路连接市区与北安市,交通网络覆盖各村屯,是北部物资集散地。

3. 伦河镇:位于海伦市西部,距市区40公里,与拜泉县相邻。镇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白酒酿造(“伦河白酒”历史悠久);拥有伦河镇古驿站遗址、伦河水库等标志资源。海拜公路穿境,乡镇公路连接市区与拜泉县,农业与轻工业协同发展。

4. 共合镇:位于海伦市东南部,距市区15公里,紧邻海伦镇。镇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棚室蔬菜种植;拥有共合镇采摘园、农机合作社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直达市区,是市区近郊农业生产与休闲农业重点区域。

5. 祥富镇:位于海伦市西南部,距市区30公里,与望奎县接壤。镇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生猪养殖;拥有祥富镇湿地、小型水库等自然资源。海望公路穿境,交通便利,农业与养殖业结合紧密。

6. 东风镇:位于海伦市东部,距市区20公里,与庆安县毗邻。镇域面积约18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山野菜加工(如刺老芽、蕨菜);拥有东风镇山林资源、自然村落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市区与庆安县,生态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林下经济。

7. 前进镇:位于海伦市东北部,距市区35公里,与北安市相邻。镇域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小麦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肉牛养殖;拥有前进镇农机服务中心、粮食仓储基地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海北镇与北安市,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粮食仓储能力突出。

8. 向荣镇:位于海伦市南部,距市区22公里,与绥棱县接壤。镇域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中草药种植(如板蓝根、防风);拥有向荣镇中草药种植基地、小型水库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市区与绥棱县,农业种植结构多元。

9. 长发镇:位于海伦市中部,距市区12公里,紧邻海伦镇。镇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食用菌种植(如平菇、香菇);拥有长发镇食用菌大棚基地、休闲农庄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直达市区,是市区近郊特色农业重点区域。

10. 东林镇:位于海伦市东部,距市区30公里,地处山区与平原过渡带。镇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林业种植(落叶松、杨树)与林下养殖;拥有东林镇林场、山林景观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东风镇与市区,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11. 海南镇:位于海伦市南部,距市区28公里,与望奎县毗邻。镇域面积约17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淡水养殖(如鲤鱼、鲫鱼);拥有海南镇水库、渔业养殖基地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祥富镇与市区,水资源丰富,农业与渔业协同发展。

12. 百祥镇:位于海伦市西部,距市区35公里,与拜泉县相邻。镇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甜菜种植;拥有百祥镇甜菜种植基地、粮食加工厂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伦河镇与市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

13. 联发镇:位于海伦市西北部,距市区45公里,与拜泉县、北安市交界。镇域面积约215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杂粮种植(如高粱、谷子);拥有联发镇杂粮加工基地、小型农机合作社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伦河镇与北安市,农业种植品种多样。

14. 永和镇:位于海伦市东北部,距市区30公里,与北安市相邻。镇域面积约195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小麦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养羊业;拥有永和镇养羊合作社、草原资源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前进镇与市区,畜牧业与农业结合发展。

15. 爱民镇:位于海伦市东部,距市区25公里,与庆安县毗邻。镇域面积约17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拥有爱民镇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种植基地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东风镇与市区,马铃薯产业形成产销链条。

16. 扎音河乡(镇级):位于海伦市北部,距市区40公里,与北安市相连。乡域面积约220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林业与山产品采集;拥有扎音河林场、抗联活动遗址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海北镇与北安市,红色文化与生态资源兼具。

(二)7个乡

1. 双录乡:位于海伦市北部,距市区35公里,与海北镇相邻。乡域面积约18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烤烟种植;拥有双录乡烤烟种植基地、技术服务站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海北镇与市区,是海伦市重要的烤烟产区。

2. 东风乡:位于海伦市中部,距市区18公里,与长发镇相邻。乡域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蔬菜种植;拥有东风乡蔬菜大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直达市区,是市区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3. 前进乡:位于海伦市东北部,距市区40公里,与永和镇相邻。乡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下辖9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小麦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养牛业;拥有前进乡肉牛养殖合作社、粮食晾晒场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永和镇与市区,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

4. 向荣乡:位于海伦市南部,距市区25公里,与向荣镇相邻。乡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中草药种植;拥有向荣乡中草药基地、小型加工厂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向荣镇与市区,与镇域产业形成互补。

5. 长发乡:位于海伦市中部,距市区15公里,与长发镇相邻。乡域面积约140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食用菌种植;拥有长发乡食用菌基地、休闲采摘园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直达市区,融入市区近郊农业发展圈。

6. 东林乡:位于海伦市东部,距市区35公里,与东林镇相邻。乡域面积约190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大豆、玉米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山野菜加工与林下养殖;拥有东林乡山野菜加工厂、林场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东林镇与市区,生态产业特色突出。

7. 海南乡:位于海伦市南部,距市区30公里,与海南镇相邻。乡域面积约165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核心产业以玉米、水稻种植为主,特色产业为淡水养殖;拥有海南乡渔业基地、水库等标志资源。乡镇公路连接海南镇与市区,渔业资源开发潜力较大。

三、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一)历史沿革

- 古代时期:人类活动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早期为肃慎、挹娄等少数民族渔猎之地,先后属夫余、渤海、辽、金、元、明等政权管辖,未设正式行政建制,长期为草原与平原交织的游牧、农耕区域。

- 清代时期:清初属盛京将军管辖下的蒙古科尔沁部游牧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开放蒙荒,山东、河北等地移民迁入垦殖,形成村落;光绪三十年(1904年),设海伦厅,治所位于海伦镇,隶属黑龙江省绥化府;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海伦厅升为海伦直隶厅,直属黑龙江省。

- 近现代时期:民国二年(1913年),海伦直隶厅改为海伦县,隶属黑龙江省绥兰道;1932年,被日军占领,属伪满龙江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海伦县人民政府,先后隶属黑龙江省、嫩江省;1947年,属黑嫩省;1949年,黑嫩省分设后复属黑龙江省;1954年,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后仍属黑龙江省;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海伦市(县级);1999年,地级绥化市成立,海伦市划归绥化市管辖。

(二)文化脉络

1. 红色文化:海伦市是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重要区域,留存多处抗联遗址,如扎音河乡抗联密营遗址、海北镇革命遗址等,记录了抗联战士在海伦的斗争历史;当地通过建设红色文化展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传承抗联精神,红色文化成为海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耕文化:作为“大豆之乡”,海伦市形成了以大豆种植为核心的农耕文化,拥有大豆种植历史展馆、农机文化园等载体,展示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每年举办“大豆文化节”,通过大豆品种展示、农耕技术交流等活动,传承农耕文化,凸显农业特色。

3. 民俗文化:融合中原移民民俗与东北地域特色,东北大秧歌、二人转、民间剪纸等艺术形式在当地流传广泛;海伦剪纸、海伦大豆酱制作技艺被列为地方非遗项目,通过非遗展馆、技艺传承基地等平台,推动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四、历史人物与遗址

(一)历史人物

1. 赵尚志(1908-1942):着名抗日民族英雄,曾在海伦及周边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至1940年,赵尚志率抗联部队在海伦北部山区建立密营,发动群众参与抗日斗争,多次袭击日伪据点,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其领导的抗联活动为海伦红色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2. 李兆麟(1910-1946):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曾在海伦地区组织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李兆麟率部在海伦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地下交通线,为抗联队伍输送物资与情报,同时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扩大抗日力量,为海伦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重要贡献。

3. 马识途(1915-2014):海伦市海北镇人,早期革命工作者。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海伦及周边地区开展地下工作,组织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抗日斗争;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地方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推动海伦市教育体系完善,培养了大批人才。

4. 王福林(1923-2008):海伦市伦河镇人,民间剪纸艺术家。自幼学习剪纸技艺,擅长以农村生活、抗日故事为题材创作,作品风格简洁生动,线条流畅,多次参加省市民间艺术展览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收录入《黑龙江民间剪纸集》,是海伦剪纸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

(二)历史遗址

1. 海伦市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海伦镇东北部,距今约5000年,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出土石斧、石刀、陶罐、陶纺轮等文物,印证新石器时代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为研究海伦地区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实物依据,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 海北镇革命遗址:位于海北镇境内,包括抗日救国会旧址、抗联秘密联络点等遗迹。抗日战争时期,此处是海伦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区域,赵尚志、李兆麟等抗联将领曾在此开展工作,遗址内出土了革命文献、武器残件等文物,现设历史介绍牌,为红色教育场所。

3. 扎音河乡抗联密营遗址:位于扎音河乡北部山区,包括抗联密营、战壕、粮仓等遗迹。1936年至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在此建立秘密根据地,遗址内出土了军用锅、衣物、枪支弹药等文物,记录了抗联战士的战斗与生活,现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供群众缅怀先烈。

4. 伦河镇古驿站遗址:位于伦河镇境内,为清代驿站遗存,是绥化至黑河驿道的重要节点。遗址保留了驿站房屋地基、马厩遗迹等,出土了清代文书、马具、瓷器等文物,反映了清代海伦地区的交通与通讯状况,现设驿站文化展示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 海伦厅遗址:位于海伦镇中心区域,为清代光绪三十年(1904年)海伦厅治所遗存。遗址保留了部分房屋地基、院墙残垣及清代石碑,记载了海伦行政建制的起源与发展,现设历史介绍牌,供群众了解当地近代行政沿革。

五、必游景点

1. 海伦市博物馆:位于海伦镇中心,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海伦市综合性博物馆。展馆分为历史厅、红色文化厅、农耕文化厅、非遗厅四个展区:历史厅展示海伦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历史变迁;红色文化厅展示抗联在海伦的斗争历史;农耕文化厅展示大豆种植历史与现代农业发展;非遗厅展示海伦剪纸、大豆酱制作等非遗技艺。适合历史文化爱好者、亲子家庭及研学团队,可全面了解海伦的历史与文化。

2. 海伦市大豆文化园:位于海伦镇西北部,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以大豆文化为主题。园内设有大豆种植历史长廊、大豆品种展示区、农耕体验区、大豆加工体验馆等设施;游客可了解大豆种植历史,参观不同品种的大豆,体验播种、收割等农事活动,还可参与大豆酱、豆腐等豆制品制作。适合农业爱好者、亲子家庭,凸显海伦“大豆之乡”的特色。

3. 扎音河乡抗联密营遗址公园:位于扎音河乡北部山区,依托抗联密营遗址打造,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公园内保留了抗联密营、战壕等遗迹,设抗联事迹展馆、模拟作战区等;游客可参观密营遗迹,通过展馆了解抗联战士的斗争历程,参与模拟游击战争等互动项目。适合红色文化爱好者、企事业单位团建及爱国主义教育群体。

4. 海伦市人民公园:位于海伦镇东部,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海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园内绿树成荫,设有人工湖、假山、凉亭、健身广场、儿童游乐区等设施;人工湖可划船、垂钓,健身广场配备各类健身器材,儿童游乐区有滑梯、秋千等设备。适合全年龄段人群休闲娱乐、亲子游玩,是市民日常休闲与游客放松的理想场所。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