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有说是黄帝时代所创,有说是东汉时代所创。
在东汉时期,天干地支纪年法彻底平民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天干地支就是东汉产物。
就像自行车,有共享单车的那一年绝对有自行车,但这并不意味着自行车就是那一年被发明出来的。
不是东汉时期所创,那就是黄帝时代所创了?也不尽然,但你只要生活在这个时代就会明白,它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年代感。
首先,和西汉时期逐渐结束的苍天时代不一样,那时靠近地球的月,已经不再被人们视作天了。
在这个时代,月压在整片天空上,它就是天。而且,它还不只是文化上的天,它还是力量上的天,那些外来的文明因为绝地天通和地面断了联系,但断了联系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离开了,他们在月亮上,在所谓的天庭上。
太阳有十个的说法是错误的,太阳,极致的阳,它就只有一个。但日,那东西有十个,还是轮班的。
十日一轮为旬,三旬为一月,一年分十二个月。
一月之变化着落与地,故一年轮回之地变为地支,意义是大地总变化的部分。
十日一轮,一月三旬故三轮。
而这一轮十日中,十日的代号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们合称十天干,意义是十个天的部分变化。
朔月为月初,是现代二十五到初五的时间,月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吸收了大量的太阳能。这时,“天”是很亮的,故这十天叫做大旬。
满月为月中,是初五到十五的时间,月逐渐走到地球的背面,吸收的太阳能逐渐变少。这时,“天”逐渐变暗了,故这十天叫做中旬。
十五到二十五,月再次走向朔月,“天”逐渐变亮,但不是最亮的时刻,故这十天叫做小旬。
夏朝君王称后,自称夏后,但后通君,故夏后其实是夏君的意思。
夏朝君王自称太阳神,将自己出生那一天的日名,称作是自己从太阳上谪落的时间。
例如太康,太和大是近义字,故太康是大旬那十天生的叫做康的太阳神。
商比夏是进步的,夏朝君王只能大致确定自己是哪一旬生的,而商代将时间从旬精确到了日。
例如大商第四代国君太甲,太甲的太代表是大旬,而甲是第一天,太甲就是月初第一天所生。
至于是几月生的,商君也是太阳神,是天之太子,几月生和太阳神有关系吗?没关系就不重要。
天干为名是君王才有的特权,而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冒名权威。
例如:明明不是什么总经理,但就是喜欢听别人喊自己是什么总。
明明不是将军,只是某个小队的队长,却也不反驳底下的平民老百姓喊自己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