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镇是一九一一年生人,他的名字,是他的农民父母,用一块肉从村里的秀才那里讨来的。
生活不易,军阀混战再加上外国入侵,赵文镇一家活的很艰难。
或许在这个时代,死亡就是一种解脱吧,他的父母早早的解脱了,于是他和他的弟弟妹妹们成为了村里的孤寡儿童。
所幸,他十六七岁了,是个好勇斗狠的半大小子了,所以没人过来太欺负他。
当然,欺负没有,压迫却还在,赵文镇本身该交给地主的粮食还是要交的。
种田是吃不饱的,地主算好了粮食产量,他给你的田租,一定是让你吃不饱的。因为你吃不饱,所以才会在种田之外发展许多副业来补贴家用。而那些副业,是地主等剥削者们活的滋润的关键。
赵文镇活的很艰难,如果只有他一个人,他不会艰难,但他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红星社来了,红星社解放了他们这些农民,地主的田租消失了,赵文镇第一次不用因为粮食而发愁。
赵文镇很高兴,但他也有些忧虑。因为他的地主跑了没死,他恐怕还会回来。而到了那个时候,他得到的,恐怕要全部吐出来。
不仅如此,就怕吐出来也不够还呐!毕竟,所谓的田租不只是田租而已,而是以田租为代表的一系列苛捐杂税。
他本来半死不活,才勉强够交那些粮食的。如今吃饱了,要还恐怕是还不了了。
还不了就不还呗!自己要种田养家,而自己最大的弟弟已经十三四岁了,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时候,赵文镇想着把弟弟送到赤石军那里,一来吃饭少张嘴,剩下的弟弟妹妹可以吃的多一些。二来,不帮红星社不行啊!不帮,他分的田都得还回去。
赵文琢是赵文镇的弟弟,外部环境太过恶劣,赵文琢将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家有田了,是因为红星社才有了田。农民的思想很简单,你对我好,我也要对你好。所以,自己虽然才十三四岁,但哥哥说自己要参军帮助赤石军,自己就要去。
赵文琢听村里人说过军队,但他觉得,自己加入的军队和村里人说的不一样。赤石军是不收村里人的粮食的,因为赤石军要自己种田弄粮食吃。
当然,赤石军也不是光靠自己种的粮食,赤石军有钱,会到村里买粮食吃。并且,赤石军不只是在种田,他们还会帮助村里的农民修理水渠。在他眼里,这支军队真奇怪。
听说吹冲锋号的小号手被打了,杨先生亲自讨了说法,那三个打人的老革命被朱军长关了禁闭。
赵文琢本来也不在乎这些事,毕竟每天有干不完的活,学不完的字。但这样的生活毕竟枯燥了一些,偶尔听点这样的新闻,算是调剂生活了。
没过多久,传说中的中央派了一个特派员,那特派员好厉害,杨先生都不是他的对手,他被发配了。而那位刘前委代替杨先生的位置后,他们终于不用种田了,而是学习一些军人真正要学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