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道:“主公,各路军队已陆续抵达长安,路程较远的,再过几日也能抵达。”
韩韬点了点头:“届时,我将亲自率军出征。诸位需各司其职。若再有人心怀不轨,扰乱军政,便是死罪!”
话音落下,大殿内鸦雀无声。
程昱嘴角微挑,玩味地瞥了一眼那些天子近臣。李傕则眼光凶狠,死死盯着那群人,仿佛恨不得此刻就拔刀将他们斩于殿前。
吴硕低着头,强忍情绪:韩子韬欺人太甚,先杀吴子兰,又抓了王大人一家...
我今后须暂避锋芒,伺机而动,绝不能被他抓住把柄。
而另一侧的董承虽神情平静,心底却早已波涛暗涌:
“看来只能暗中联络天下诸侯,共同对付他了...但愿这一次,袁术能将韩子韬击败。”
正此时,内侍尖声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众臣皆无事启奏,于是韩韬转身离开,百官也纷纷散去。
袁术称帝的消息早已传遍天下,各州郡议论纷纷。
青州北海国的一间茶馆内,说书先生立于高台,声音抑扬顿挫,正绘声绘色讲述天下大势。
台下茶客三五成群,有的聚精会神,有的低声交谈,好不热闹。
角落处的一张桌子,坐着三名男子。其中一人放下茶盏,低声问:
“孙兄,袁术称帝之事,你怎么看?”
那被称作孙兄的中年男子微微皱眉:
“袁术虽出身高门,四世三公,兵多将广,但如今天下人心思汉。他不思匡扶社稷,反而僭越称帝,实在不智。”
那人点点头,又转头看向另一个人:
“那周兄,你以为呢?”
周姓男子略作沉思:“今上已召令天下诸侯,共讨袁术。”
说到此处,他压低声音,眼中闪过一丝不满:
“可听说咱们太守大人并不打算出兵响应。”
旁边那人闻言,神色一紧,警觉地环顾四周:
“太守大人想必自有考量,我等不必质疑。袁术实力强大,韩子韬也不是省油的灯。
如今双方都在调兵遣将,怕是离决战不远了。”
片刻沉默后,他叹息一声:“不管谁胜谁败,遭殃的还是百姓啊。”
与此同时,北海相孔融府中,书香盈室,一派清雅。孔融虽为北海一方之主,掌控军政大权,却一心好儒,素无攻伐之志。
这日,他召集几位名士于府中议学。厅中坐有精通儒学,被誉为“经神”的郑经,素负盛名的邴原,以及王修等名仕。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议论一阵后,孔融唤仆人上茶点。
郑经放下茶盏,忽然面色一肃:“大人,如今张绣在兖州铲除异己,屠戮百姓,烧杀抢掠,其惨烈程度,怕不在董卓祸乱之下。”
话音刚落,邴原拍案而起,怒道:“张绣这贼子,毫无人性,视人命如草芥!”
怒极之下,他猛的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立刻起身拱手:
“大人恕罪,小人失态了。”
孔融微笑摆手:“无妨。”
邴原收敛情绪:“我听说张绣如此残暴,是想自立为王,脱离韩子韬掌控。”
孔融闻言,叹息一声:“唉,韩子韬用人不明,如今兖州血流成河,他难辞其咎?”
邴原附和道:“没错,我还听说韩子韬宠幸张绣的婶母邹氏,这才让张绣有机可乘,镇守兖州,掌握数万兵马。
照这形势,不出数月,张绣定然反叛。到时韩子韬即便后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