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监察御史羊衜来到驿馆。这是个四十出头的中年官员,举止文雅,态度恭敬。
\"费先生休息可好?\"羊衜施礼道,\"陛下命下官陪同先生巡视各地,车马已备妥。\"
费祎点头:\"有劳羊御史了。\"
马车驶出汴京,但见官道平整,两旁农田井然。时值秋收,田间稻谷金黄,农民们忙碌着,脸上带着收获的喜悦。
\"北地竟能种稻?\"费祎有些惊讶。
羊衜笑道:\"陛下推广新稻种,兴修水利,如今汴京周边已可两熟。\"
沿途经过几个村落,皆见屋舍整齐,孩童嬉戏。费祎注意到村中皆有学堂,朗朗读书声不时传来。
\"百姓皆可读书?\"
\"陛下有旨,每村必设学堂,孩童无论贫富,皆可入学识字。\"羊衜语气中带着自豪,\"陛下常说,治国之道,在育人才。\"
费祎默然。他在蜀汉为官时,也曾力推教化,然国小力微,难及北汉这般规模。
数日后,他们来到河东地区。恰逢集市,人声鼎沸。费祎信步其间,见货物琳琅,从江南丝绸到塞外皮毛,应有尽有。商人百姓交易有序,市吏巡逻维持,却不扰民。
\"老人家,今年收成可好?\"费祎与一卖米老农搭话。
老农满脸笑容:\"托陛下的福,连年丰收。官税也轻,留得够吃够穿,还能余些换钱。\"
\"可有徭役之苦?\"
\"徭役自然有,但官府合理安排,不误农时。若遇灾年,还会减免赋税呢。\"
费祎又问了几人,皆对朝廷称颂有加。羊衜在一旁道:\"陛下最重民生,常说'民为邦本'。去岁河北旱灾,陛下不仅减免赋税,还开仓赈济,亲自巡视灾情。\"
费祎若有所思。他原以为北汉不过是武力强盛,不料治国也颇有方略。
晚间宿在驿馆,费祎凭窗望月,思绪万千。羊衜送来茶点,见状轻声问:\"先生似有心事?\"
费祎叹息:\"观北汉治世,确有一番气象。然我侍奉蜀汉多年,岂能背主求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