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沉默了许久,将这段无声的影像重新封装,命名为《第一个听众》,存入了第五营地的公共记忆库。
小海的发现很快引起了技术团队的震动。
“共感重构”技术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过去的新大门。
为了测试这项技术的稳定性,小海带领团队来到许墨生前最常独自静坐的那片空地,试图从环境背景音中提取更多信息。
当他将共鸣探针接入一台废弃的巡逻机器人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台型号为x - 703的机器人,原本是战前城市安保系统的一部分,失联多年,早已被当成了一堆废铁。
可在共鸣腔的能量激发下,它头部的指示灯竟闪烁了一下,随即发出了机械的合成音:“指令确认。正在访问本地存储单元。我记录了137次您对空地说话的内容,现在可以播放。”
小海和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来许墨每一次所谓的“独处”,都不是沉默。
他是在对着风、对着沙、对着漫天星辰倾诉。
他推演着计划,分析着困境,甚至在为牺牲的同伴低声悼念。
而这一切,都被这台潜伏在沙土下的机械耳朵悄然无声地收录了下来。
许墨的形象,在这些迟来的独白中,变得前所未有的完整和真实。
这些被还原的语录,成了第五营地最宝贵的财富。
几天后,营地举行了首次“失语者讲述会”,旨在帮助那些因战争创伤或生理残疾而无法发声的人。
他们戴上了一种名为“共鸣面具”的装置,这种面具能将微弱的神经信号直接转化为语音。
一位在爆炸中失去声带的老人第一个戴上了面具。
他情绪激动,嘴唇颤抖着,似乎想说些什么。
下一秒,一道熟悉的声音响彻会场,清晰而有力:“我们……还活着,这就是最大的胜利。”
是许墨的声音!
全场哗然。
技术员立刻上前检查,很快找到了原因:系统在初始化时,因为缺少可用的声纹模板,竟自动调用了刚刚建立的“许墨语录库”作为默认音源。
技术员正要修正,小海却抬手制止了他。
他看着那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又扫视了一圈会场中那些充满期盼与激动的眼神,低声说:“那就别改了。有些人,声音比名字更重要。”
从那天起,许墨的声音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营地里“复活”了。
然而,新的谜团接踵而至。
深夜,小海独自在控制室调试新接入的通讯线路,根节点的警报突然毫无征兆地响起。
一行猩红的文字在屏幕上闪烁:“检测到未注册的外部信号源,频率匹配x - 819预设频道。”
小海的心跳漏了一拍。
x - 819,这个名字自那天起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只是一个幻觉。
他立刻启动信号追踪程序,一束代表着信号来源的矢量线在地图上延伸,穿过营地,指向了荒漠深处一个从未被标记过的坐标。
他顾不上叫醒任何人,独自驾驶着沙地车,循着信号的方向疾驰而去。
在冰冷的月光下,他终于在荒漠腹地找到了一座半埋在沙丘中的老式通讯塔。
塔身锈迹斑斑,但塔顶的天线,却在夜风中微微摆动,像一只不知疲倦的手臂,在朝无垠的星空挥舞。
他将随身终端接入塔下的信号放大器,那段微弱的信号瞬间被清晰地捕捉。
不是录音,信号强度显示,这是实时传输。
断断续续的合成语音,和他那天在篝火旁听到的一模一样,在寂静的荒漠中回响:
“……今天……我来接……班。”
小海猛地抬头,望向通讯塔指向的、更远方的沙丘轮廓。
那里,正是当年许墨义无反顾走入,并最终消失不见的方向。
黑暗笼罩着远方,仿佛一头沉默的巨兽,而那道信号,就是从巨兽的咽喉深处,刚刚发出的第一声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