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荀彧和蔡成都不再说话,刘协有点急了。
“呵呵……”荀彧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随之突如其来地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
刘协看荀彧不答,马上把目光投向蔡成。
蔡成则对荀彧笑道:“睡一会吧。盖好被子。”
说着,便拉着刘协跳下马车。
大冬天的,坐在车中,如果不裹上被子,哪怕身上是很暖和的毛衣毛裤,还是会冻着。
刘协刚刚跳下马车,马上又叫了起来。
“恩师,我知道了,是考成法。”
蔡成欣慰地点了点头。
车上昏昏欲睡的荀彧,脸上也浮现出释然的微笑,然后便带着微笑睡着了。
蔡成跑到杨彪的车上,刘协也跟着上了车。
蔡成来找杨彪干嘛?
蔡成从昨晚杨彪的表现考虑到,杨彪已然开始支持大汉新制,而且考虑得还更深、更远,那同样做过“三公”的崔烈呢?
蔡成可是听蔡琰说过,崔烈的儿子任河西郡太守,可是做得非常不错。
然而,崔烈在车上已经睡着了,蔡成便没有打搅。
于是,想从杨彪这里多了解一些杨修的情况,也让杨彪从他们的视角,说说大汉这些年来的情景。
荀彧也说过,这些年来,朝廷的大事,都会以邸报的形式,向前朝的闲置官员通报。
见蔡成询问杨修,杨彪的精神一下子就来了。
他最为自己这个儿子自豪了。
仅仅才五年时间,杨修也才二十岁,竟然已经入了吏部、内阁的视线中。
他去了青州没多久,便被青州刺史田奇所青睐,任命其青州刺史府的治工从事,协助工署使管理青州工事。
工署便是各州管理州内工坊、州内各种工程、州内矿山等事务的机构。
工署归刺史府直属,间接由工部之下的各机构进行专业指导。
工署由工署使负责,治工从事就相当于工署使的秘书,虽然只是吏,位置却极为重要。
按这些年大汉的发展来看,一般刺史府的从事,一旦变吏为官,至少都是郡一级的官员,如郡长史、郡主簿等。
而绝大多数行政学院出来的人,其晋升途径一般都是从乡长起步,然后是县吏、县官、州吏、州官、刺史府吏、刺史府官……
而杨修突然就被青州刺史田奇晋升为刺史府吏,直接让其少奋斗很多年。
田奇为何要对杨修另眼相看?
杨修的志向是“找到可保大汉万世永昌”的治国之道。
他从行政学院一毕业,就直接要求去青州。
他的理由是:要想感受全新的治国之道,必须去大汉新制的发源地青州。
于是,他就揣着学署的举荐信,以及自己县考榜首的文书,前往了青州。
开始时,田奇并没有觉得杨修有多优秀。
自科考开始以来,田奇只是在青州,就见过太多的才俊。
杨修来青州,有他一个不多,没他一个不少。
于是,田奇就安排他在临淄城外的一个乡任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