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管宁任稷下学宫宫主后,几次上门,才请出这位青州学术界的大神。
毕竟,稷下学宫不是官办,而是民办,准确地说,是蔡成私人赞助,实乃民间士子求学问、做学问之所。
郑玄入稷下学宫,一点也不耽误他讲经着述。
蔡成干嘛出钱搞这么一个私人机构?
当时蔡立是青州牧,代表官方。
那谁来代表民间呢?
自然是那些未入朝为官的士子,其中大多还都是寒门士子。
这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他们聚于稷下学宫,蔡成就可以很方便地与他们共同探讨各种学说。
蔡成在青州默默发展的三四年间,这些士子在蔡成潜移默化影响下,对新农体系及蔡成在青州推出的其他各种新制,不仅顶礼膜拜,还日以继夜地钻研、讨论……
你以为青州八郡(包括泰山郡和琅琊国)九十县前期缺少的大量官吏是从哪儿来的?
多数都是蔡成于稷下学宫逐步培养出来的。
无论是蔡成在青州时,还是田奇接任青州牧之后,凡是郑玄推荐的大才,都会得到重用。
田奇这才发现,这个杨修是大才,自然起了重用杨修的心思。
可杨修的出身非比寻常,不仅出自京都的行政学院,而且还是高居榜首第一,其父还是前朝高居三公之位的杨彪……
田奇不敢独自做主,便去信给吏部征求意见。
杨修是成公子《人才榜单》上的人物,其父杨彪目前虽然赋闲,但内阁并没有剥夺其大汉司徒之职,俸禄也一直照发……
如此吏部能说什么?于是吏部回信,只一句话:该怎么用,就怎么用,无须顾忌。
于是,田奇直接把杨修从乡长,提升到治工从事。
看起来和乡长一样还是吏,实则级别一下子高出了太多太多。
待“由吏转官”时,至少是郡府级起步。
乡长这一大汉最低级别的小吏,跳过县府诸多级别,一下子晋升到郡府级,而且还是在刺史府为吏,说杨修是一步登天都不为过。
杨彪也是一个月前,接到杨修的书信,才知道此事。
所以这次听到要陛下要出巡,而且还希望带上前朝老臣,杨彪不仅满口答应,自己还兴奋得出行前一夜都没睡。
不过,杨修的事,除了昨晚在蔡成面前提了一嘴之外,并没有告诉任何人。
正史中的杨彪,本就是一个极度隐忍之人。
曹操杀了杨修后,再与杨彪相见时,以“公何瘦之甚也?”这样的问题来试探杨彪。
杨彪则以“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应对。意思是,既没有汉武帝时期金日磾杀子典故自嘲教子无方,又以“老牛舐犊”来述说父子情深。
如此,方才保住了自身及整个弘农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