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此时的蔡成,根本回答不了杨彪的问题。
他现在对大汉新制的理解,恐怕连这些前朝旧臣都比不上。
上天给他改造了记忆,他现在对大汉新制的理解,只有非常模糊的印象——这也是他急于出京巡察天下的根本原因之一吧?
停了停,蔡成补充道:“在我看来,‘桑弘羊三问’是体现一个王朝能否生存下去并不断强大的本质,但我现在尚无答案。”
杨彪、崔烈、马日磾三人面面相觑。
你没有答案?
是你师尊没告诉你答案,还是你师尊也回答不了?
如果“桑弘羊三问”连仙人都回答不了,这世上还有谁能回答?
好吧,这一路上,他们这些旧臣本来就在结合现实,不断分析、判断大汉新制,如果能一起研究出个什么,或许还能青史留名。
看到三人答应了下来,蔡成马上递过从保暖套中取出的水囊,让他们都喝口水,润润嗓子,然后再继续给他讲朝廷对“四年五灾”的应对。
他发现,让他们三人来讲,自己有很多的惊喜。
至少,他们不会陷于细枝末节当中,而是既能看到宏观,又能看到微观。
这一点,恐怕连荀彧当前都做不到,或者说是做不好。
荀彧作为丞相推行大汉新制,其中恐怕大半都是照葫芦画瓢,而自身到底理解了多少,恐怕还要再过上十数年,才能得到定论。
杨彪继续他的讲述方法。
第二个让杨彪震惊的,便是兖州地龙翻身后所发生的事情。
杨彪还没习惯“地震”的说法,还是用“地龙翻身”。
杨彪没有讲述地龙翻身后兖州的惨状,也没有说朝廷的动作有多快,更没说朝廷如何能从京州、豫州、徐州调集那么多的赈灾物资。
杨彪所说的震惊有二:
其一便是兖州地龙翻身后,竟然把已经露出苗头的瘟疫给控制住了;
其二便是大河堤坝已经出现了裂隙,而地龙翻身后,又是三天的连绵大雨,结果大河竟然没有决口。
经历了黄巾之乱的兖州,在蔡成入京之时,也只有三百万出头的人口,地广人稀,而且都是平房,发生地震,死不了多少人。
但在古代发生了地震,最可怕的便是地震后的大雨连绵,然后便是瘟疫横行。
先帝(汉灵帝)时期,杨彪一直在朝为官。
他完整地经历了汉灵帝时期大汉北方发生的八次地龙翻身。
其中至少三次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瘟疫,其他五次,也发生了瘟疫,只是规模不大而已。
这次兖州的地龙翻身,正值夏季,房屋倒塌、田地开裂,十数万人的死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