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呀,怪不得我看不懂历史呢,原来我连历史中最真实的现实都不知道,这就是像博主说的,完全不懂社会文化背景就开始大谈特谈了。)
(那这么说的话,到时候说到科举制,估计又是很大的瓜!)
…………
南宋,
朱熹的儿媳妇看着呆若木鸡的博学鸿儒们,掩嘴轻笑道:
“原来刚才都是各位夫子们的幻想啊!”
“咱们大宋的博学鸿儒们,竟然连管仲的三选法,到底是选择贵族还是选择底层百姓都不知道呀!”
“那你们吃这么多饭,受这么多人敬仰,是怎么有脸洋洋自得的呢?”
博学鸿儒很生气,三选法跟科举制的流程差不多,怎么可能选的都是贵族呢?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一些人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却被儿媳妇一句话就给问住了,
“那你说一说管仲时期,哪一个人不是底层老百姓出身的官吏呢?”
博学鸿儒们绞尽脑汁,甚至有人翻左传和国语齐语,都找不到一个能够拿出当例子的人名来!
最后一些人只能够颓然的放弃了!
这时候有的博学鸿儒心里就在想,难道他们的见识连个女人都不如吗?
…………
大隋,
李纲身子踉跄两步,感觉像被重锤敲击在了脑袋上。
管仲的这个制度竟然跟底层老百姓真没什么关系!
虽然在心里面早就有了这种猜测,但听到残酷的现实时,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
不过李纲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个三选法有没有对底层用过!
毕竟作为科举制度已经逐渐走向制度化确立的隋文帝时期。
李纲还是清楚要说一个选官制度,真的能够让底层老百姓参与进来,那也只能是科举制的。
于是他就揪住了第2点不放:
“不是有人说管仲的这个制度是好坏参半吗?”
“虽然说三选法兼容了世卿世禄制度,是以血脉为选拔官吏的第一要素,但他也参入了,以才能选举官吏的第二要素。”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呀!”
独孤迦罗很想说一句,你现在说的话才像是个人话,你不撒谎的样子还是蛮老实的!
但李纲很快话锋一转:
“管仲这个制度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个好的制度呀,我就不明白了,皇后怎么说他能够减分呢?”
你这个老逼登还装上了!
不等独孤伽罗出手对付李纲,隋文帝已经屁颠屁颠的帮老婆解围了。
“这个事情,那还是要好好听听后世子孙的看法,不要总以为用你的观点去看整个事件。”
隋文帝直接就发弹幕询问。
一定要博主说一下,管仲这个制度到底会不会加分和减分!
……
大秦,
胡亥公子高。扶苏几人也在议论这件事情。
其实公子高,胡亥和嬴阴嫚三个人已经肯定管仲是要减分的,
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又该怎么来证明!
一个好的制度又是如何把它变成一个坏的功业?
这很考验一个人的水平!
…………
【是不是很多人都搞不明白,为什么在齐国,管仲明明是屁股站在了周天子一边,】
【他想要帮助姬姓诸侯压制齐国,搞崩齐国。】
【却要给齐国献上一个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来让齐国的人才得到更有效率的发挥呢?】
【如果你们以为三选法作为一个先进的制度,它用出来一定是推动社会前进,那我只能说一句,你们真是太天真了!】
【把一个好的制度如何变成一个恶政,这在古代属于一个权臣的必修课!】
【如果没有这点专业技能,一个臣子是不可能成为管仲这种手握军政大权的臣子!】
【那么管仲应该怎么干呢?】
齐国·都城
管仲的心腹也是他带来的姬姓宗族之人,听到管仲要给齐桓公献上三玄法这样的利国利民之策!
他就非常生气地质问管仲:
“当初你可是说要帮着姬姓来对付姜姓的,现在怎么胳膊肘往外拐了?”
“你这样如何让鲁国卫国他们配合你?”
“我要决定回去上报姬姓宗族,说你背叛了咱们姬姓!”
管仲见到他如此,赶忙拉住了他,给他好好说说里面的门道。
“你知道三选法最重要的选官权力在谁手中吗?”
心腹说当然是在君王手中!
三选法最后一个选拔不就是有君王面试吗?
管仲笑了笑指了指棋盘上的棋子说:
“你错了,三选法最重要的环节是在第2次选拔过程中,也就是官选!”
“第1次选拔是乡选,为了表示这个制度的公正性,可以开放给所有有资格选官的人,咱们可以把这些有资格的人都收进来,让他们以为这个制度是个好制度!”
“而在第2个环节啊,就是由我来负责,作为齐国的丞相,我认为谁有能力谁才有能力,那我在这个环节把那些不符合咱们要求的人全部淘汰出去,剩下的名单交给君王来选择!”
“你说君王选的人是不是我们要选的人?”
心腹听到管仲这么说,顿时大喜,抓住了他的手,激动的说:
“看来你还是咱们姬姓的救星啊,你的智慧就如当年咱们的姬姓先祖周公旦一样,已经洞悉了官场里面的门门道道!”
于是这人就为管仲摇旗呐喊,管仲在收获名声的同时,还死死地把控住了齐国官位倾向于姬姓之人的这种事实!
【这就是如何把一个好的制度用成了一个坏的制度!】
【任何一个制度,只要是人为操纵的,他其实就可以这样来操作!】
【这就是光明正大地钻制度的漏洞,也是古代官场中用来培植自己亲信,发展自己党羽进行党同伐异的基础操作。】
【而这种,完全把制度当成自己后花园的事情,那也是管仲第1个在干的。】
【所以呢,管仲在创立的制度的时候给他加30分!】
【但创立完制度,他立马就把如何给自己开后门,如何利用后门这种事情给后世的之人,全程演示了一下。】
【这就导致了这些臣子只要按照管仲的方法去做,就一定能够把好的制度弄成坏的制度,】
【在给后代示范不好的案例时,管仲的这一波操作又得给他狠狠的减上30分!】
...........
ps:
这就是古代选官制度里面最大的一个坑,不要以为制度的先进,就一定代表了操作的先进。
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什么在光明的制度下还有阴暗,就是因为这种操作,是管仲这种牛人在给你亲自演示。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