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竺摊开一张地图。
指向一处城池。
“这里是开阳县。”
“若要拦截黄盖,必须拿下此地。”
“务必赶在他之前,占领开阳。”
糜竺话音刚落,孙弘便拱手行礼。
“末将领兵突袭开阳,抢占此城。”
“好!”
糜竺大喜,立刻命令孙弘即刻出发。
送走孙弘后,糜竺再次下令:
“告知全军将士,抓紧时间休整。”
……
烽烟四起的徐州。
眨眼已至四月。
这一天,
东海郡的将士和百姓们,拖家带口,
自北部启程,
踏入琅琊地界。
他们计划继续北上,经东安进入泰山郡的兖州。
队伍绵延无尽,前后望不到边。
老弱妇孺的声音交织成一片喧哗。
“快跟上!”
“掉队者后果自负!”
“太慢了,所有人加速!”
“把孩子背上!”
孙乾不断指挥着军队与民众。
起初,这只是东海兵北上投奔刘备的一次行动。
然而途中,当地百姓得知这支队伍前往兖州后,
纷纷加入。
所有人都明白,在袁术与孙坚的混战中,
徐州战火蔓延。
普通百姓唯有逃离战场才能生存。
而兖州由朝廷管理,
更兼皇叔刘备推行屯田政策,
流民一旦到达兖州,便可分得田地耕作。
仅此一点,便足以令天下百姓心向往之,争相追随。
粮食的重要性,在乱世尤为突出,无可替代。
无论何物,都无法撼动粮食和田地在民心中的地位。
因此,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加入这支北上的队伍。
无论如何也驱赶不散。
孙乾虽感无奈,也只能默认。
“带上百姓会拖慢速度,不如放弃他们?”有人向孙乾提议。
话音未落,糜芳已摇头否决,其理由更是让众人不寒而栗。
众人难以置信地望着糜芳,心中满是震惊。
世间怎会有如此冷漠之人……
糜芳直言:“连我们自己都没把握能顺利到达泰山郡。”
“如今百姓跟随我们。”
“或许能在紧要关头为我们抵挡敌军追击。”
话里话外暗藏深意。
显然他希望这些沿途追随的百姓,成为阻挡袁术或孙坚追兵的屏障。
糜芳的话让不少人陷入沉思。
此次东海势力为摆脱袁术、孙坚的压迫,坚持北上投奔刘备。
众人明白,安全抵达泰山郡绝非易事。
然而事已至此,唯有奋力一搏。
敢拼者方有机会生存。
糜芳的话深深触动了众人。
长长的队伍满怀希望,踏上艰难的北上征程。
先锋部队三千人始终谨慎戒备。
此次,孙乾与糜芳共同担任领队。
手下兵力不过数千,却需护送大量百姓、钱粮及物资。
两人全神贯注。
“禀报!”
军中的探子疾驰来报。
“开阳县已紧闭城门。”
“早有防备!”
探子的话语令孙乾一怔。
“闭城自守?”
意欲坚壁清野?
片刻间,孙乾便猜到了对方的意图。
“只要他们不出兵袭击我们就无妨。”
糜芳忽然开口。
当前队伍仍有充足的粮草。
一路跟随而来的百姓也携家带口。
现有存粮还能支撑一段时日。
“昼夜行军,许多人已体力不支。”
“何不稍作休整?”
有人建议。
孙乾望向后方队伍。
看到不少疲惫之色。
“全体停止前行,原地休整片刻,之后再启程。”
尽管孙乾渴望尽快率部到达泰山郡。
但人毕竟非铁石之躯。
体力耗尽便无法前行。
刚刚下令休息不到半个时辰。
蹄声骤起!
远方传来密集而整齐的脚步声。
“是谁?”
孙乾与糜芳立刻提高警惕。
极目远眺。
前方隐约可见近千人的队伍。
领头的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
“前面可是东海的军队?”
“我是卫将军刘备麾下的大将高顺,特来接应!”
高顺高声喊道。
他安排陷阵营的将士分散潜入徐州。
在隐蔽之地集结,随后追踪孙乾的位置。
如今双方终于会合。
“高顺?”
孙乾面露疑色。
“如何证明你是主公麾下的信使?”
众人欲归附刘备,对他的势力有所了解。
自然知晓高顺之名。
但孙乾未曾见过高顺,亦无法确定其身份真伪。
“贵军中应有内应,让他现身。”
高顺回应。
片刻后。
东海军中走出一人。
此人是简雍的亲信。
那人追问高顺:“可有主公印信?”
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