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的很快...
从楚云飞在南亚和阿英产生摩擦之后,楚云飞再次重点规划产业链。
不过这次规划的重点是在南亚,并且,很多需要出口的工业产品开始依托南亚这边的制造。
基本上所有国内的鬼子俘虏都被迁至了这边,这些侵略者,楚云飞是打算用到死的。
不死根本不会放过它们,要不累死,要不病死。
除非少数的技术工种,勉强能让它们先活着。
毕竟,这些鬼子也都是曾经脑门上顶着枪挑灯夜读的。
也算是过了生死试炼的第一关,只是这生,并没有生的多开心。
在楚云飞这边,它们顶多能算是低等的苦力。
至于通过外面的贸易,楚云飞除了必要的钱财之外,更多的是换取资源。
然后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找了个最大的岛,然后开始了储存工作。
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自给自足,永远都是不被任何一方钳制的底气。
而在东南亚的那些还没有被收复的土地,楚云飞也加快了动作。
现在,华夏国内的属于他的军队并不少,经过几轮的扩编之后,达到了六十万。
目前华夏国内的战争基本上没有,摩擦的话倒是有一些,不过都不在他这边。
而且,也都不是外来的侵略者了,至于摩擦的两边,结果楚云飞是知道的。
这种结果也是必然的,山城的长官失人心不是一天两天了。
谁赢,他都不可能赢。
他的功过,不说也罢,智者见智。
可是手下那些爪牙,多少人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所以,楚云飞把自愿远征,并且愿意拖家带口的战士们全部调往了东南亚。
除了北伐的周兵和马小六,剩下留守的高级将领就是空军司令,郭爱民及其麾下重新整编之后的第三军,以及张爱国,及其麾下第四军。
留守的部队二十万,剩下的,都是拖家带口的愿意和楚云飞南征的。
为此,楚云飞不辞辛苦的修桥铺路,路还是铁路。
然后在各方面飞机严密的护航下,把战士家属及战士们一批一批的往南边送。
过去之后当然不是种地过苦日子。
从后世过来的楚云飞当然知道什么地方最容易让一个平民百姓富裕起来。
沿海地方或者现在的密支那。
密支那,随着楚云飞工业资源的倾斜,已经开始慢慢的发展成阿缅的工业龙头。
这里有很多便宜的人工,也是楚云飞即将要控制孟加拉的基础。
所以,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这里的工业能力都不会下降。
沿海城市呢,只是进出口的便利就能让这里的经济发展起来。
在先过来的俘虏们还有在当地招募的劳工的不辞辛苦下,这边的交通也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安顿好了战士们的家属之后,开始加快对鬼子的清剿。
这次,东南亚民主自由军这边的战斗力简直爆表。
国内过来的可不仅仅是人,还有更多的装备。
四个重装合成旅三个都在这边,加上天上的飞机,直升飞机,简直就是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击。
鬼子只能匆匆撤离,自此,这边在没有鬼子灾害。
楚云飞又安排大量的政治人才和发展人才入驻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