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我们周边办公室的人都听说了这说辞,狂笑了三天。看来在他口里,我们单位全员神婆。而实际上,这个上司正是我之前段子里讲过的在他自己办公室摆法阵被保洁阿姨投诉的那位╮(─▽─)╭。
********************
1268.【翻译】
我们刚到泰国支教,泰语说得狗屁不通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奇异的现象。每次校长来了解我们的情况,我们用蹩脚泰语向他汇报,他都听不懂我们在说什么,于是作为泰国华裔的中文教研室主任便用泰语再跟校长解释一遍,校长就会哦~恍然大悟。
我们一直在打趣说主任在用泰语翻译泰语。
没想到这回我们跟印尼合作项目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明明印尼方的代表会说中文,但因为脑回路和思考方式的问题,很多人就是没法理解他的意图。我便只能根据东南亚的制度习惯去揣摩他的意思,然后按照我的理解再用有条理的中文解释一遍,大家就恍然大悟了。
我心想,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用中文来翻译中文”吗?
********************
1269.【天亮文化】
这几年,广西人的酒量因为“广西公文包”出了圈。但我赌你们即便知道“广西公文包”,也不一定知道“天亮文化”。
在我们这里,喝酒比的不是“一口闷”的爆发力,而是“从天黑喝到天亮”的持久战。一般酒局从日暮西山开始,划拳猜码,唱山歌,要持续到天亮——北方拼酒用杯子,我们这边拼的是生物钟。别说公文包里的自酿米酒度数不高,喝起来像水,但就是主打一个细水长流,眼睛越喝越亮,出门风一吹就倒。
据统计,广西人均年饮酒量达8.6升,远超南方省份均值,甚至逼近内蒙古、山东等传统“酒豪大省”(连我这种基本不喝的都被平均了那么多,啧啧)。
敬酒方面,玩得也是极其的花。壮族“三叠浪”,碰杯要碰杯口、杯身、杯底,手腕翻花,酒水荡出三条弧线,眼花缭乱。水族“肝胆酒”,主客当面剪开猪胆滴入对方酒杯,喝的是个肝胆相照。还要进行反应测试,宴席中,主人会突然起身,用瓷勺盛酒喂给客人,客人要当即喝下去然后回敬,若是慢了半拍便是罚酒三勺。
酒过三巡,必开局猜码。猜码我不懂,就看一个气势。看到那些人手舞足蹈有之,围桌乱转有之,跳上桌的有之,十分热闹。很多地方过年过节还会举办“码王争霸赛”决一高下。
也有喝多了唱山歌的。对歌的也有,拉着客人一个人唱个不停的也有,听得懂的人就知道他在用山歌吐槽各种家长里短,什么不入流的隐私都能在山歌里唱给你听(^_^;)。
有些壮族寨子里还看到过女的酒司令,就是酒席的首席由族中女性长辈坐镇,她举杯全场肃静,她放筷无人敢添酒,威严十足。
饶是我不喝酒,碰到这种民间酒席,也喜欢远远看一阵子,简直就是东方狂欢,能看到人间百态。我们这类单位里的人平日里说话也不提那个字,但只要一说“民族团结口服液”,大家都会心一笑心照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