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铁穆耳不情不愿地死在大明殿香阁的大火中。
次日,城中传出消息:大皇帝不愿投降宋军,在大明殿香阁中引火自焚,以死明志。
不明真相的人开始同情铁穆耳。
但是更多的人,还是表现得麻木。
毕竟,当初四十万勤王军队,如今已经死伤过半。
剩下的人,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没人在意皇帝死不死了。
大部分的人,都只盼望着尽快结束这一切。
得到消息的李星辰,带着亲卫部队,快速赶到大都东边的第一道壕沟附近。
很快,不忽木和完泽等人,带着元廷的皇帝印玺和降表,出城投降。
李星辰派出马车,护卫这些大臣到了天津卫,让他们向悠悠公主带来的御史大夫和尚书等人投降。
自己则带领军队,进入大都,接管防务。
城中已经成了炼狱。
大部分的士兵都已经站不起来了。
大部分的百姓房屋都被拆来烧掉了。
看来,这个寒冬,这些士兵都冻得不轻。
军营分散在靠近城墙的居民区里,分散而隐蔽。
因此很多士兵没有被炮弹炸死,而是饿死在民房里。
城墙上的士兵,已经站不起来了。
李星辰下令熬粥来救治这些可怜的士兵。
同时三令五申,不准士兵严格遵守纪律,不准劫掠,不准杀人。不得虐待元廷的官员和家属。
要优待这些俘虏。
接着,白衣、王二虎、黄衣带兵,护送着李星辰,进入皇宫。
此时,皇宫里,能站着的人几乎没有多少个。
见到宋军到来,也没有惊慌,只是默默地跪在地上。
看到皇宫都这么惨,其他人更不用说了。
好在大部分的百姓,皇子皇孙都通过混迹百姓之中出城了。
不然,黄金家族的人估计都没了。
李星辰下令封锁府库、账册、图书,同时下令救人。
这时候,不忽木和完泽,颤巍巍地来报告,说忽必烈其实早就去死了。
如今安放在一处偏僻的宫殿,用冰块包裹着。
李星辰叹息不已。
“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了。放心吧,我们会以帝王的规格安葬他们的。”
随着几十万纪律严明的宋军入城,大都很快恢复了秩序。
那些瘦弱不堪的元军士兵,被押往通州的战俘营,一边治疗恢复,一边接受政治教育。
可惜,很多士兵,在战俘营中,就算用最好的饮食和药物进行治疗,最终没能恢复过来,成批死去。
等到一个多月后,春暖花开,原本存活下来的元军士兵,也不到十万了。
李星辰查看战俘营的时候,不禁感慨。
当年十万大宋军民,在崖山跳海,如今几十万元军士兵饿死在大都。
战争,留下的创伤,令人悲伤。
李星辰下令,以皇帝的礼仪安葬了忽必烈和铁穆耳。
葬礼结束之后,不忽木和完泽,在忽必烈的墓前,上吊自杀了。
这样的结果,让李星辰联想到了什么。
但是,大火已经熄灭,且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没必要再问。
于是下令优待铁穆耳的幸存下来的家眷,把她们护送到了江南的临安进行安置。
元廷上的百官和家眷,大部分也都计划着安置在临安。
只是可惜,出发前夜,郭守敬突发疾病。
临终之前,提出想要见见李星辰。
等李星辰赶到郭府,郭守敬已经去世。
只留下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