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月的时间,李明衍表面上悠闲地在成都城中走访,暗地里却布置着一张大网。
清晨,他刚在书房中展开百越送来的密信,正欣慰于巴蜀中转站建设顺利,门外便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主公,\"吕由快步进来,\"卢敖派来的人到了。\"
\"哦?\"李明衍放下信件,\"可是张苍?\"
\"正是。不过...\"吕由停了停,继续说,\"他不是一个人来的。\"
李明衍心中一动:\"带他们到密室。\"
片刻后,密室中,李明衍见到了来人。
为首的果然是张苍,这位仙家门的青年才俊,精通术数,是卢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他身后跟着几名仙家弟子,都是精挑细选的好手。
但真正引起李明衍注意的,是另外三人。
一个是五十多岁的清瘦文士,虽然衣着简朴,但举手投足间依然体现着沉稳的气度。
李明衍与他一见面,双方都互相认出来了——这是当年吕不韦府上的长史,多次来代表吕相,来请李明衍。
另一个是须发皆白的老者,看起来已经七十高龄,但精神矍铄,目光深邃。
最后一个是个中年武者,虎背熊腰,太阳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内外兼修的高手。
\"李君。\"张苍先行礼,\"奉掌门之命,特来相助。这三位是...\"
\"不必介绍。\"陈轸上前一步,深深一拜,\"吕府旧人陈轸,拜见李君。\"
李明衍连忙扶起:\"长史不必多礼。当年在相国府,承蒙照顾。\"
\"不敢当。\"陈轸苦笑,\"如今我等不过是丧家之犬,哪还有什么长史。\"
那老者也上前见礼:\"老朽司马靳,当年负责相国府文书。\"
武者则抱拳道:\"某家孙横,原为相国亲卫统领。\"
李明衍请众人坐下,亲自斟茶:\"诸位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这些年在房陵...\"
\"一言难尽。\"陈轸叹了口气,开始讲述这些年的遭遇。
原来,吕不韦倒台后,其门客被集体迁往房陵。名义上是流放,实际上形同软禁。当地官吏看管甚严,不许他们离开县城,更不许与外界通信。
\"起初还有一万多户,\"陈轸声音沉重,\"这些年陆续病故、自尽,如今只剩下不到七千户。\"
\"若非心中还有一丝念想,恐怕早就...\"司马靳接过话头,老泪纵横。
李明衍默然。他能想象这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门客,如何在绝望中苦苦煎熬,不过七千户,这个量级,仍然很让他震惊。
\"那你们这次是如何...\"
\"说来也巧。\"陈轸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半月前,突然有仙家门的人找到我们,说李君有相国的临终嘱托。\"
他直视李明衍:\"实不相瞒,我等已经心如死灰。但听到'临终嘱托'四字,还是决定冒死一试。\"
\"雷某负责开路,\"孙横补充道,\"那些看守虽然尽职,但毕竟武艺平平。某家带着陈长史和司马老,总算逃了出来。\"
陈轸站起身,郑重其事地问道:\"李君,相国临终前,真的有嘱托吗?\"
李明衍沉默片刻,缓缓道:\"有。\"
三人都是一震。
\"相国曾言,他一生所学,都在《吕氏春秋》中。此书不仅是学术着作,更蕴含着治国之道。他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人将其中的理念付诸实践。\"
司马靳激动得浑身颤抖:\"相国的心血...总算有人记得。\"
\"不仅记得,\"李明衍正色道,\"我这些年游历各国,一直在思考如何将《吕氏春秋》中的思想与现实结合。\"
陈轸的眼中燃起了光芒:\"李君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李明衍点头,\"而且,我正需要诸位相助。\"
\"但有所命,万死不辞!\"三人异口同声。
\"先别急着表态。\"李明衍摆摆手,\"陈长史,还有一事要问,相国可有后人。\"
陈轸的脸色黯淡下来:\"大公子已于去年秋天病故。临终前,他说了一件事。\"
他看了看司马靳,后者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这是大公子的遗言。\"
李明衍接过打开,只见上面写道:
\"父亲毕生心血《吕览》,官府收缴一套,另有一套完整版本,父亲临终前藏于某处。得此书者,可为吕氏门客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