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来之后的一个月,这位年轻的将军终于\"准备妥当\",通知李明衍可以出发了。
出发之日
李信果然带来了七百精兵,清一色黑甲黑马,装备精良。
\"李先生,\"李信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听说禹工遗迹非同小可,本将军特意挑选了精锐护卫。\"
\"这七百精兵,都是我关中的百战旧部,先生可以绝对放心。\"李信意气风发,\"他们可以护卫,也可以为工兵,全凭先生差遣。\"
七百人,这个数字不多不少,既显示了重视,又不至于太过张扬。更厉害的的是,这七百人全是他从关中带来的亲信,没有一个蜀地士兵。
李明衍也明白,全凭先生差遣之类的话,应该是李信能给的最大的面子了。
李明衍心中暗叹,这是不给自己任何机会啊。但他表面不动声色:\"将军用心良苦,在下感激不尽。只是...\"
\"只是什么?\"
\"禹工遗迹不是行军打仗,不需要排兵布阵,乃先人遗产,需心怀敬畏。\"李明衍诚恳的说道,这些确实是李明衍的真心话。
\"遗迹开启,关键在于技巧,而非蛮力,若是用蛮力开启,恐怕适得其反。而且遗迹入口一般都狭窄,人多了,反而不便。\"
李信眯起眼睛,似乎在思考李明衍话中的真假。
片刻后,他突然大笑:\"李君说得有理!既然如此,我便不让大军进入这禹工遗迹。\"
李明衍刚要松口气,却听他继续道:\"就让我的军队在外围布防。毕竟此地偏僻,万一有山贼劫匪,也好有个照应。\"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实则是明白的威胁——你若在里面耍花样,出来也跑不了。
\"还有,\"李信跳下马,走到李明衍面前,\"本将军对古物也颇有兴趣,想助先生一臂之力,也亲眼见识禹工遗迹。这个想必先生不会拒绝吧?\"
两人目光相对,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较量。
\"将军愿意同往,自然最好。\"李明衍微笑道,\"有将军在侧,在下也安心。\"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默契,虽然大军前往,但最终进入遗迹的只有五人——李明衍、阿漓、子它、张苍,还有李信。
路上,李明衍暗中观察这位年轻将军。
李信今年不过二十六岁,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但他举手投足间的沉稳老练,完全不像这个年纪该有的。
行军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但眼睛却时刻关注着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