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李明衍站在中间那座土堆前,手中握着一根削尖的竹竿,在地上画出水道改造的路线。
\"诸位请看。\"他蹲下身,用竹竿指着画出的线条,\"我们需要在此处挖一条引水渠,宽约三丈,深五尺,让河水绕过土堆的东侧。\"
李信走过来,仔细端详着地形:\"就这么简单?\"
\"大道至简。\"李明衍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朴素的选择里。\"
李信沉默片刻,突然扬声喝道:\"传令!全军集合!\"
号角声响起,七百精兵迅速列队。这些关中来的士兵,个个身材魁梧,黑甲在夕阳下泛着冷光。他们手持铁锹、镐头等工具,整齐划一地站立着。
\"听好了!\"李信声如洪钟,\"按李先生所画路线,开挖引水渠。记住,不得有半分偏差!\"
\"诺!\"七百人齐声应答,声震山野。
士兵们立即行动起来。百人一组,轮流作业。挖土的挖土,运土的运土,夯实的夯实,井然有序。
阿漓站在一旁,看着这些精兵的动作,不禁感叹:\"不愧是关中精锐,连挖渠都如此有章法。\"
\"这些都是修过郑国渠的老兵。\"李信背着手说道,语气中带着自豪,\"论打仗,他们是精兵;论土工,他们也是好手。\"
张苍在一旁计算着:\"按这个速度,最多两个时辰就能完工。\"
时间一刻一刻过去,渠道渐渐成形。李明衍不时走到渠边,检查深度和走向,偶尔让士兵调整角度。
\"再深三寸。\"
\"这里的坡度要缓一些。\"
\"对,就是这样。\"
李信在旁边观察着李明衍的每一个动作,心中暗暗佩服。此人对水利的理解,确实非同寻常。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恰到好处。
月上中天时,渠道终于挖好了。
\"放水!\"李明衍一声令下。
几个士兵合力搬开预先设置的木闸,河水缓缓流入新渠。月光下,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如同一条银带,缓缓绕过土堆。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那座土堆。
一息、两息、三息...
突然,土堆的东侧传来一阵轻微的震动。紧接着,\"轰隆\"一声闷响,一道石门缓缓从土堆中升起。
月光照在石门上,只见上面刻满了古老的符文,正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水流的形状。
\"开了!\"子它激动地喊道。
众人正要欢呼,李明衍却举起手:\"且慢,还要看另外两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