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陛下!臣即刻去办!”
方南离开了皇宫,马不停蹄地赶往中书省。
方南找到中书侍郎,呈上皇帝的旨意,详细阐述了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战略意义和初步规划。
中书侍郎看建武帝下旨,不敢怠慢,立刻召集了工部、户部等相关大员进行紧急磋商。
在中书省的政事堂内,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
方南铺开地图,指着从京城到庭州的路线,详细解释了公路和铁路的修筑标准、技术要求、预计工期和资源需求。
工部尚书郑渠对需要大量钢铁铸造的钢轨表示担忧:“方大人,此铁路构想固然精妙,但钢轨所需精铁甚巨,我大楚如今产铁虽丰,但尚需供应军械、农具,恐力有未逮啊。”
户部负责的是方南的父亲方乐山,捻着胡须,眉头紧锁:“子谦,此工程浩大,纵是先行修建通往庭州一路,所耗银钱亦将是天文数字,国库虽略有盈余,北疆用兵在即,各处皆需用钱,这……”
方南早有准备,从容应对:“郑大人所言极是,故下官建议,不必全部依赖现有铁矿,可在沿途州府,尤其是临近矿产之地,就地筹建或扩建钢铁工坊,专司生产钢轨。”
“至于水泥,就地设立水泥厂,招募当地工匠,利用当地原料生产,既可满足修路之需,亦可带动地方工坊,惠及百姓。”
方南看向方乐山:“父亲,钱粮之事,孩儿亦有所考虑,修路雇工,可大量招募沿途流民、闲散劳力,以工代赈,既完成了工程,又安顿了民生。”
“待路通之后,设立关卡收取适量商税,且道路畅通后,商贸繁荣,朝廷税收自然水涨船高,长远看,绝非亏本买卖。”
方南条分缕析,既有宏观战略,又有具体方案,逐渐打消了各位重臣的疑虑。
在中书省的协调下,各方达成一致,由中书省下发公文,命令沿途州府全力配合。
工部负责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户部负责钱粮调配与审计,成立一个临时的“路政督办司”,协调各方,推进工程。
诏令下达,工部派出大量精通工程的官员和匠人,带着水泥配方和筑路标准,奔赴沿途州县。
户部的钱粮开始调拨,各州府接到命令,不敢怠慢,纷纷选址筹建水泥厂和钢铁工坊,同时张贴告示,招募民夫。
官道沿线变得热闹起来,测量、平整土地、开挖地基、建立拌合场,由水泥和钢铁铸就的帝国动脉,向北方的土地上缓缓延伸。
处理完道路修建的安排,方南立刻赶往兵部。
方南手持建武帝的旨意,将石头从禁军中调出,从自家封地,调集所有熟练掌握枪炮操作的护卫队员,包括经历了西域血火考验的王二蛋等一百名特战队员,即刻前往新组建的火器营报到,担任教官。
次日清晨,方南带着以石头为首,王二蛋等一百余名精锐为骨干的教官团,来到了位于京城以西三十里一处山谷中的火器营驻地。
驻地地势开阔,四面环山,入口处有重兵把守,内部有大小校场、靶场、火炮试射场以及连绵的营房,保证了训练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火器营主帅乃是名叫周勃的老将,年约五旬,是建武帝颇为信任的勋贵之后,曾参与过多次边境战事,经验丰富。
周勃早已接到兵部文书,知道方南此来的重要性,亲自在营门外迎接。
“末将周勃,恭迎方大人!”周勃抱拳行礼。
“周将军不必多礼,今后这火器营,还需将军与诸位同心协力。”方南还礼,随即介绍了石头和王二蛋等人。
众人进入中军大帐,落座后便直奔主题。
方南提出石头为火器营总教官,负责全军火器操典训练,王二蛋等人为各队教官,直接对士兵进行指导。
方南铺开训练大纲,“火器作战,不同于以往刀枪弓马,讲究的是纪律、配合与火力层次。训练需分步骤、按科目进行。”
“基础操作与安全条例,务必使每一名兵卒熟知枪炮构造、装填步骤、射击要领以及日常维护,杜绝事故,此为基础,由所有教官共同负责。”
“步枪手、机枪手、火炮手、掷弹兵,需分开训练,各有侧重。”
“步枪瞄准射击、队列轮射;机枪火力压制、阵地选择与转移;火炮测距、瞄准、装填、齐射覆盖;手雷投掷技巧与时机把握。”
“二蛋,你带一些队员,重点负责步枪与机枪的进阶战术,以及小分队配合作战演练。”
“石头,你统筹全局,并亲自抓火炮营的训练。”
“最后是合成演练全军的步、炮、骑协同,模拟各种战场情况,磨砺实战能力。”
周勃在一旁听着,不时点头。
“方大人思虑周详,末将没有异议,营中将士,皆已按大人先前要求遴选,多是身体强健、耳目聪敏、胆大心细之辈,接下来,就仰仗石总教官和诸位教官了!”
石头站起身,抱拳道:“两位大人放心,我等定竭尽全力!”
商讨完毕,教官们被分派到各营各队。
熟悉的哨声和口令声在火器营的各个校场上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