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网游科幻 > 冰阳之歌 > 第364章 以文载道,以魂育人——灵魂写作课的宗旨、旗帜与方向

第364章 以文载道,以魂育人——灵魂写作课的宗旨、旗帜与方向(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为了让“草根风采”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课程设计了一系列“反套路”的教学环节。比如“生活叙事工作坊”:不设主题限制,只让学员带来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有学员讲自己凌晨三点帮老伴喂药时,发现窗外的月亮特别亮;有学员讲在工地午休时,看到工友用捡来的彩笔给家里的孩子画“城市的高楼”;有学员讲退休后第一次学用智能手机,给远方的孙子发了一段“手抖的视频”,却收到孙子满屏的“爷爷真棒”。这些故事没有宏大的主题,却让课堂上的每个人都红了眼眶——教师不会说“你这里应该用比喻”“你那里应该分段”,而是先问“这件事里,最让你心跳的瞬间是什么?”“你想让读的人感受到什么?”,再引导学员把这份“心跳”和“感受”用最朴素的语言写出来。

课程还特别开设了“草根作品专栏”,在河子文艺的公众号上推送学员的文章——没有华丽的排版,没有流量的炒作,只原汁原味地呈现普通人的文字。有位叫王桂英的环卫工人,在文章里写自己扫过的街道:“春天的时候,梧桐树的絮飘在我扫帚上,像给扫帚戴了顶白帽子;冬天的时候,雪落在路灯下,我扫雪的脚印,跟着路灯的光一直走,像走在星星铺的路上。”这篇文章没有任何“技巧”,却被很多读者转发,有人留言:“原来我们每天走过的街道,在环卫工人眼里这么美。”王桂英收到留言时,在课堂上哭了:“我这辈子没读过多少书,没想到我写的话,也能让别人觉得‘美’。”

这种“以草根风采显师风”的坚守,让灵魂写作课的“师风”有了最动人的模样:教师不是“教写作的人”,而是“陪学员讲故事的人”;课堂不是“传授技巧的场所”,而是“让普通人的生命被看见的舞台”。在这里,每一段草根的经历都值得被书写,每一个普通人的声音都值得被倾听——这面“草根”的旗帜,比任何华丽的口号都更有力量。

三、方向:融经典与草根于文,让写作之路有“光”

“名家名典铸师德”是根基,“草根风采显师风”是温度,而灵魂写作课的最终方向,是让学员在经典与草根的融合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之路”——既能从经典中汲取精神养分,又能从生活中挖掘创作素材,让文字既有“经典的厚度”,又有“生活的温度”,最终实现“以文载道,以魂育人”的长远目标。

课程始终强调:“向经典学习,不是模仿经典的‘形’,而是吸收经典的‘神’;写草根生活,不是堆砌生活的‘碎片’,而是提炼生活的‘真’。”为了实现这种“融合”,课程设计了“经典与生活对接”的教学模块,让学员在经典与自我的对照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比如讲朱自清的《背影》,课程会让学员先读《背影》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再让学员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的一个动作”:有人想起母亲给自己缝扣子时,手指被针扎了一下,却笑着说“没事,不疼”;有人想起父亲送自己去火车站时,在站台外反复挥手,直到火车看不见;有人想起奶奶给自己煮饺子时,总把最大的那只夹到自己碗里,说“我不爱吃馅儿”。学员把这些细节写下来后,教师再引导他们借鉴《背影》“以小见大”的手法,让“一个动作”里藏着亲情的重量——有位学员写母亲缝扣子的文章,最后写道:“现在我衣服上的扣子松了,我也学着母亲的样子缝,针穿过布的时候,我总想起母亲当时的手,原来爱,就是这么一针一线传下来的。”这篇文章既有《背影》的细腻,又有自己的生活实感,成了课程里的“范文”。

在课程的进阶阶段,还会引导学员“用经典的视角看草根生活,用草根的笔触写时代故事”。比如组织学员采访身边的“草根人物”——社区里的老党员、村口的老匠人、小区里的志愿者,再借鉴茅盾《子夜》“以人物见时代”的写法,让学员通过人物的经历,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有位学员采访了小区里的修鞋匠张师傅,张师傅说自己从十几岁开始修鞋,以前修的是“解放鞋”“布鞋”,现在修的是“运动鞋”“皮鞋”;以前修鞋是“为了糊口”,现在修鞋是“舍不得这门手艺”,还有老顾客说“张师傅修的鞋,比新买的还合脚”。学员在文章里写道:“张师傅的修鞋摊,像一面小镜子——照见了人们鞋子的变化,也照见了日子的变化。他手里的锥子和线,缝补的不只是鞋子,还有人们对‘旧物’的珍惜,对‘手艺’的尊重。”这篇文章没有宏大的时代叙事,却通过一个修鞋匠的故事,写出了普通人眼中的时代温度——这正是课程追求的“经典与草根融合”的写作境界。

灵魂写作课的方向,从来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会用文字感知生活、表达自我的人”。很多学员毕业后,依然保持着写作的习惯:有人定期写“家庭日记”,把家里的故事写给孩子看;有人在社区办了“草根读书角”,和邻居一起读经典、写随笔;有人把自己写的“乡村故事”讲给村里的孩子听,让孩子们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多美”。正如一位学员所说:“在灵魂写作课上学到的,不只是怎么写文章,更是怎么‘看生活’——看到经典里的光,也看到自己生活里的光,然后用文字把这些光传递出去。”

从“以名家名典铸师德”的宗旨,到“以草根风采显师风”的旗帜,再到“融经典与草根于文”的方向,河子文艺灵魂深处写作课始终践行着“名家名典名着是师德,草根风采见师风”的理念。在这门课上,没有“高高在上的经典”,也没有“微不足道的草根”——经典是照亮写作之路的灯,草根是滋养写作之树的土,而每一位学员,都是在这灯与土之间,用文字书写生命、传递温暖的追光者。

未来,这门课程还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让更多人在经典中找到精神的根基,在草根生活中找到创作的源泉,让写作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成为每个人“与自己对话、与世界连接”的方式——这便是河子文艺灵魂深处写作课,对文学教育最朴素、也最坚定的承诺。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