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网游科幻 > 诗词一万首 > 第653章 萧衍《赠逸民诗?其十一》

第653章 萧衍《赠逸民诗?其十一》(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赠逸民诗?其十一

萧衍

晨朝已失,桑榆复过。

漏有去箭,流无还波。

切念不减,疑虑益多。

季俗易骄,危心少和。

我之忧矣,用是作歌。

……

赏析:

《赠逸民诗·其十一》是萧衍内心感慨的抒发,诗中融合了对时光、人生与社会的多重思考,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忧虑与思索。

一、时光流逝的无奈喟叹

1. 晨朝与桑榆之慨: “晨朝已失,桑榆复过”,诗人借“晨朝”喻人生早年,“桑榆”比晚年,直白道出人生早年已逝,暮年亦匆匆而过。这短短八字,饱含对时光飞速流逝的无奈,引发读者对人生短暂的共鸣,奠定全诗的感慨基调。

2. 漏箭与流波之喻: “漏有去箭,流无还波”,以漏壶中代表时间的箭杆移动,形象说明时间如漏箭般不停消逝;又以流水一去不返,强化时光不可逆的特性。此比喻将抽象时光具象化,加深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让读者深切体会诗人对时光匆匆的无力感。

二、人生困惑的渐次累积

1. 切念与疑虑交织: “切念不减,疑虑益多”,体现诗人内心矛盾。“切念”或许是对人生理想、过往情感的执着,即便岁月变迁仍未消减;但与此同时,随着阅历增长,对人生意义、未来走向等“疑虑”也日益增多。这种切念与疑虑的交织,反映出诗人在时光流逝中对人生的深度思考与迷茫。

三、社会风气的忧虑洞察

1. 季俗之叹: “季俗易骄”,诗人敏锐指出末世风俗中人们易滋生骄傲浮躁心态。这表明当时社会风气趋于浮夸,人们难以保持谦逊质朴。此句揭示社会问题,展现诗人对社会精神风貌下滑的担忧。

2. 危心之思: “危心少和”进一步阐述,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人们戒惧警惕之心减少,心态失衡。诗人深知这种变化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少了危心,易陷入盲目与冲动,难以平和应对生活,凸显诗人对社会风气导致人心变化的忧虑。

四、情感抒发与主题升华

1. 忧思凝聚成歌: “我之忧矣,用是作歌”,诗人直抒胸臆,将对时光、人生、社会的重重忧虑凝聚于此。以歌言忧,不仅是情感宣泄,更希望借诗歌引起他人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升华诗歌主题,使读者深切感受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五、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形象达意:借“晨朝”“桑榆”“漏箭”“流波”等自然与生活意象起兴作比,将抽象时光、复杂心境与社会现象具象化,使读者更易理解诗人情感与思考。

2. 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从时光流逝的无奈,到人生困惑的加深,再到对社会风气的忧虑,情感层层递进,真挚深沉。诗人毫不隐晦表达内心忧思,让读者感同身受,增强诗歌感染力。

……

解析: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