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析:“遽发”表示匆忙出发,“桃花渚”点明出发的地点,是一个盛开着桃花的水中小块陆地,给人以美好、浪漫的感觉。“适宿”即恰好住宿,“春风场”描绘出住宿之地充满春风的气息,一片生机勃勃。此句通过描写归乡途中的行程与宿处,展现出春天的美好,暗示诗人归乡途中的愉悦心情。
8. 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
- 解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归乡途中的春景。“红草涵电色”形容红色的草仿佛蕴含着闪电般耀眼的色彩,将红草的鲜艳生动地展现出来;“绿树铄烟光”中“铄”有闪烁之意,描绘绿树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如烟般的光泽,给人以朦胧而又明亮的视觉感受。通过对红草和绿树的描写,展现出春天景色的绚烂多彩,烘托出诗人愉悦的心情。
9. 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篁。
- 解析:“高歌傃关国”中“傃”意为向、朝着,诗人一边朝着故乡高歌前行,表达出归乡的喜悦与激动;“微叹依笙篁”则在喜悦中夹杂着一丝叹息,“依笙篁”借助笙篁这种乐器,营造出一种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诗人在归乡途中,除了喜悦,还因回忆起过往的经历而心生感慨,展现出其复杂的情感。
10.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
- 解析:诗人在结尾以碧灵草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请学”表明诗人的意愿,“碧灵草”象征着高洁、美好的品质,“终岁自芬芳”强调无论一年中的何时,碧灵草都能独自散发芬芳。诗人希望自己像碧灵草一样,无论身处何种人生境遇,都能始终保持美好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升华了诗歌的主题。
句译
1. 汉臣泣长沙,楚客悲辰阳。
- 翻译:汉代臣子贾谊在长沙暗自哭泣,楚国的屈原在辰阳满怀悲戚。
2. 古今虽不举,兹理亦宜伤。
- 翻译:古往今来这样的事虽不常见,但这其中的道理仍令人感伤。
3. 山中信寂寥,孤景吟空堂。
- 翻译:在山中确实感到孤寂冷清,我独自在空荡荡的堂屋中吟诗。
4. 北地三变露,南檐再逢霜。
- 翻译:在北方之地已历经多次露水变化,在南方居所又再次见到霜。
5. 窃值寰海辟,仄见圭纬昌。
- 翻译:有幸恰逢天下清明,偶然看到国家命运昌盛。
6. 浮云抱山川,游子御故乡。
- 翻译:飘浮的云朵环绕着山川,游子朝着故乡前行。
7. 遽发桃花渚,适宿春风场。
- 翻译:匆忙从盛开桃花的水渚出发,恰好住宿在充满春风的地方。
8. 红草涵电色,绿树铄烟光。
- 翻译:红色的草仿佛蕴含着闪电般的色彩,绿树闪烁着如烟般的光泽。
9. 高歌傃关国,微叹依笙篁。
- 翻译:一边朝着故乡高歌前行,一边靠着笙篁微微叹息。
10. 请学碧灵草,终岁自芬芳。
- 翻译:我愿学习那碧灵草,一年到头独自散发芬芳。
全译
汉代贾谊被贬长沙黯然哭泣,楚国屈原流放辰阳满心悲戚。
古往今来此类事虽不常有,可其中情由着实令人伤怀。
在山中的日子实在孤寂,我形单影只,独在空堂吟唱。
北方之地,已三度见露水变换;南方居所,又两遭遇寒霜降临。
幸得恰逢天下清平,偶然间见国运昌盛。
浮云缭绕着山川大地,游子我踏上归乡之路。
匆匆从桃花盛开的水渚出发,当晚投宿在洋溢着春风的地方。
红色的草似蕴含着闪电般的亮色,绿树闪烁着如烟的光泽。
我一路向着故乡高歌,又伴着笙篁声微微叹息。
愿如那碧灵草一般,终年独自散发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