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网游科幻 > 诗词一万首 > 第743章 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二》

第743章 江淹《悼室人诗十首?其二》(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悼室人诗十首?其二

江淹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

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

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

《悼室人诗十首·其二》赏析

江淹此诗延续对亡妻的悼念,以时光流转、物是人非为切入点,细腻表达内心悲痛与思念,情感真挚深沉,具独特艺术感染力。

一、主题思想

1. 时光感慨与悲伤基调:“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描绘树叶刚凋零,花朵又繁茂生长,借时光迅速流转,表达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这种自然景象的更迭,映衬出妻子离世后,诗人生活在痛苦中的煎熬,奠定全诗悲伤基调,暗示生命消逝与新生交替,而诗人却被困于失去妻子的悲痛。

2. 触景生情与思念深化:“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帐内春风轻拂,檐前燕子飞回,描绘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日景象。然而,妻子已不在,此景更添诗人痛苦。以乐景衬哀情,强烈表达对妻子的深切思念,暗示妻子离世后,即便周围环境充满生机,自己内心依旧荒芜。

3. 往昔追忆与痛苦加剧:“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诗人流泪看着过去景物,因妻子逝去而痛心。“去景”“徂物”象征妻子及过往生活,回忆往昔,如今阴阳相隔,更觉痛苦,表达对妻子无尽眷恋与失去她的巨大痛苦。

4. 悲喜对比与哀伤强化:“今悲辄流涕,昔欢常飘忽”,将如今的悲痛与往昔欢乐对比。如今悲痛常流泪,往昔欢乐却转瞬即逝,强化诗人哀伤。突出妻子离世对生活影响,表明过去欢乐与如今痛苦落差巨大,无法承受。

5. 孤独悲叹与无人慰藉:“幽情一不弭,守叹谁能慰”,“幽情”指对妻子深沉思念,这种情感无法消除,独自叹息无人能安慰。表达诗人在失去妻子后的孤独无助,强调内心痛苦无法排解,进一步深化主题。

二、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与对比衬托:借自然景象变化抒情,如时光流转、春景描绘,用花开花落、春风燕归与内心痛苦对比,强化情感表达。以乐景衬哀情,使哀伤更强烈,读者深刻感受诗人心境。

2. 直抒胸臆与细腻刻画:“垂涕视去景,摧心向徂物”“今悲辄流涕”等直抒胸臆,表达悲痛。同时细腻刻画情感变化,从对时光感慨、触景生情到悲喜对比,展现内心复杂痛苦,使情感真挚动人。

3. 语言质朴与情感深沉:语言质朴自然,无华丽辞藻,却准确传达深厚情感。质朴文字更易引发共鸣,让读者体会诗人对亡妻纯粹而深沉的思念,感受平凡文字蕴含的巨大情感力量。

解析

1. 适见叶萧条,已复花庵郁。

- 解析:“适”表示方才、刚刚,“见”即看到,“叶萧条”描绘出树叶凋零、一片衰败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衰落。“已复”则体现时间的快速流转,转眼间就“花庵郁”,“庵郁”形容花朵繁茂盛开的样子,展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两句通过树叶从萧条到花朵繁茂的鲜明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之快,自然的新陈代谢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诗人借此感慨岁月无情,在妻子离世后,外界的一切依旧按照自然规律循环往复,而自己却深陷悲痛之中,无法释怀,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物是人非、无奈哀伤的情感基调。

2. 帐里春风荡,檐前还燕拂。

- 解析:“帐里春风荡”描绘出春风轻轻吹拂帐幔的情景,给人一种柔和、温暖且充满生机的感觉,暗示春天的来临。“檐前还燕拂”则刻画了燕子在屋檐前轻快飞过的画面,进一步强调了春日的活力与灵动。然而,这样充满生机的春景,对于悼念亡妻的诗人来说,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妻子的离去让诗人的内心世界一片凄凉,周围越是充满生机,他就越发感到孤独和痛苦。这里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通过描绘美好的春景,更加突出诗人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以及失去妻子后的孤寂与哀伤。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