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令人动容的是社区老邮递员刘爷爷的那幅画。予安画的是刘爷爷在雨中递送信件的场景,画面中老人在风雨中护着邮包,脸上是坚定不移的表情。
“我送了四十年的信,从来没丢过一封信件。”刘爷爷在展览现场感慨地说,“这个姑娘的画,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被尊重了。”
展览的成功超出了预期,甚至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一篇题为《少女用画笔致敬社区守护者》的报道让予安的作品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与此同时,予宁的公园安全项目也取得了进展。他设计的卡通安全标志被公园采用,他组织的“安全小分队”规模不断扩大,甚至有一些家长也加入进来。
“妈妈,我发现很多大人其实也不懂安全知识,”予宁在晚餐时说,“所以我决定也要给大人们上课。”
孟沅和宋霆野相视一笑,为儿子的成长感到骄傲。
六月,予安接到了市美术馆的邀请,希望她能在暑假期间举办一个更大规模的“社区守护者”画展。这意味着她需要创作更多作品。
“我想画一系列不同职业的普通人,”予安对家人说,“不只是我们社区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这个暑假,予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忙碌。她在父亲的帮助下,联系到了建筑工人、公交车司机、菜市场商贩、急诊室医生等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
予宁继续担任姐姐的助手,但这个暑假,他有了自己的任务——编写一本《家庭安全手册》。这个想法源于他注意到很多家庭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
“姐姐,我今天去采访了消防队的王叔叔,”予宁兴奋地跑进予安的画室,“他给了我好多关于家庭防火的建议!”
予安停下画笔,认真地看着弟弟:“宁宁,你真的很了不起。姐姐在画画,你也在用你的方式记录这些守护者的故事。”
兄妹俩的创作在暑假期间齐头并进。予安完成了二十多幅新作品,每一幅都配有一段被画者的采访摘录;予宁则收集了大量一线安全工作者提供的建议,编写成了图文并茂的手册。
八月的一个午后,予安在建筑工地上写生时,不小心被铁钉划伤了手。项目经理很紧张,要送她去医院,但予安简单包扎后继续作画。
“这些工人叔叔每天都在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我这点小伤不算什么。”晚上回家后,予安对担心她的父母说。
这句话触动了予宁。他悄悄在自己的手册里增加了一章“工地安全”,特意请教了多位建筑工程师,为工人们编写了简单易记的安全口诀。
暑假结束前,予安的画展筹备进入最后阶段。市美术馆为她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展厅,她需要自己负责布展工作。
全家人自然都来帮忙。宋霆野负责挂画,孟沅负责灯光调试,予宁则成了“动线设计师”,根据自己参加展览的经验,建议如何安排参观路线最能打动人心。
“我们应该把消防员叔叔的画放在入口处,”予宁认真地建议,“因为消防员是最能让人感受到守护精神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