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类已经消失,但兽类的情况却并未被完全统计清楚,毕竟鸟类早已在灾难初期便逃之夭夭。
出于本能,“活僵”开始分兵,一部分向南,一部分向北,去寻找新的目标。
而东方——
四川布政司,却并未成为它们的目标。
因为那里早已荒凉无比,连鸟兽都提前逃离,蚂蚁也在不断地搬家,仿佛提前感知到了灾难的临近,搞得好像活僵能够看上它们似的。
活僵根本看不上野兔大小,以及以下的任何活物,或许它们的血液没有神奇,亦或者是其它。
牦牛群最终选择了跟随北方部队,向西域地区进发。
那里广袤的草原和崇山峻岭更适合它们生存,而南方的地形复杂,气候湿热,对于这些习惯寒冷气候的牦牛来说并不适宜。
因此,部分野兽的“活僵”部队同样选择去北方,对于它们来说,小兽显然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它们需要的是更强大的生命源。
小兽们则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南路,毕竟那里相对温暖湿润,更适合它们生存。
逻些城里的一半“活僵”选择了北路,尽管它们的头脑并不清晰,但内心的执念仍在——
回到家乡去,大抵是卫拉特瓦剌地区。
剩下的一半“活僵”则是吐蕃人,他们自然留在吐蕃境内,沿着南线寻找新的目标。
而最初的莫卧儿二千余“活僵”,骑乘藏狼,领着大量野兽,沿着大河前行,从沱沱河、通天河一直延伸到澜沧江,它们似乎存在某种未知执念,继续向远方扩散。
对于南线的“活僵”来说,寻找山口或相对容易翻越的山谷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这里是他们世代生活的土地,他们对这里的地形了如指掌。
可以预见的是,莫卧儿帝国将不得不面对一场可怕的灾难,沙贾汉正满怀期待地等待他的军队带回惊喜,但他却不知道,这场“惊喜”很快就将以一种他无法想象的方式降临。
东线的“活僵”因着执念的驱使,目标却显得尤为简单——
去东方。
莫卧儿皇帝的命令已经植入了它们的头脑,它们只知道要去东方,至于东方究竟在哪里,它们或许并不清楚,但它们会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直到遇到真正的阻碍。
在云南,吴兆文作为布政使巡抚,心中始终有一块难以释怀的心病。
他对于无法完成皇帝陛下的圣旨,让他感到无比愧疚和焦虑。
因此,当他看到贵州各土司再次发生纠纷时,他选择了放弃以往的调解方式,转而做起了旁观者。
他甚至暗自希望这些土司能够真正开战,甚至最好引发一场灭族之战。
在他看来,这样的冲突或许能为他带来转机,让他有机会重新证明自己。
与此同时,沐天波的日子也不好过。
他是一个矛盾重重的人,一方面他对于云贵两地的土司不给他面子感到愤怒,另一方面他又害怕得罪这些土司,导致沐家在云南陷入困境。
对于沐家内部嫡系与庶脉的争斗,他试图扮演和事佬的角色,但双方都不买他的账,这让他感到十分无奈。
真正与他一条心的,只有他的母亲和妻子,这种孤立无援的感觉让他常常自嘲自己是沐家最无能的家主。
这并非夸张,历代黔国公无论在内政还是对外事务上都能掌控自如,而他却需要依靠朝廷的支持,这让他深感愧对自己的祖先和家族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