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未留意过机器发热的问题,更不会想到这背后藏着影响后世的“秘密”。
辉光岩石中本就含有具备荧光性的矿物质,其中一种名为钙钛石的矿石尤为特殊——
它受热后必然会发出荧光,同时也是陶瓷挂釉的常用原料,陶瓷工坊里储量丰富,被混入散热粉末中再正常不过。
当年篝火晚会的火光与热量,恰好成了激发钙钛石的“钥匙”:
这种矿物质对热与光都极为敏感,遇热遇光便会发出淡淡的辉光。
而那些搭建寨墙的树干,截断处本就残留着动力锯切割时留下的钙钛石粉末;
后来木桩生根发芽,养分在树干中流转,自然将这些粉末带入了新生的木质与枝叶里。
更巧的是,钙钛石天生具有吸热纳光的特性,堪称原始的“储能材料”,储存些许阳光与热量不在话下,受热后释放荧光也完全符合其物理特性。
于是在篝火的映照下,便出现了流光顺着叶脉流转的奇观。
后来其他地方虽也用动力锯伐木,却再未出现类似的“圣光”——
只因没有狼兵这般将新鲜木桩埋入土中让其生根的做法,更没有恰好的篝火热量与持续的水土滋养,让钙钛石的荧光得以稳定显现。
一场技术改良与自然生长的巧合,最终成就了西南大地流传百年的圣城传说,想来也是命运的奇妙安排。
“圣光之城”的名号绝非虚传,这般因技术巧合与自然奇迹造就的景象,堪称世界独一份。
为纪念那场改变命运的灭僵之战,城中特意雕琢了巨型浮雕,将首次灭僵的全过程与结果细细刻画:
从源头的古格王朝尸祸起源,到邪尸蔓延的惨烈轨迹,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
浮雕着重渲染邪尸的狰狞可怖——
被侵染的生灵面目扭曲,衣不蔽体地显露着被异化的羞耻,被邪尸吞噬的城镇、荒芜的土地在画面中层层铺展;
让人一眼望去便能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深入骨髓的绝望与不愿再睹的恐怖,时刻警醒着后人邪祟的危害。
与此同时,遥远的梆葛剌雨极三角洲上,一场激烈的大战正酣。
荷兰舰队的介入帮助梆葛剌王国光复了一半失地,这让莫卧儿二王子舒贾因提亚怒不可遏;
当即决定倾巢而出,将所有军队投入战场,誓要将荷兰人彻底击败。
此时的莫卧儿军队早已不是单纯依赖“圆月弯刀”的时代,他们手中握着五十多门精良铜炮——
这些火炮本属于前德里苏丹国。
当年德里苏丹国在军事上并未完全败给莫卧儿的铁炮,奈何朝堂上投降派占据上风,首都德里被攻破后,各地城市纷纷望风而降。
莫卧儿人对德里苏丹国的铜炮早有羡慕,接管领土后便将自家铁炮尽数换成铜炮,这些火炮也成了他们后续扩张的重要本钱。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德里铜炮多为仿制品,真正的原装母炮仅有一门,长期被供奉在德里市政中心的大型教堂内——
那里是阿訇们聚集的场所,炮身被擦拭得锃亮,既是战利品,也成了莫卧儿帝国武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