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 第771章 被倒推了,怎么办呢(四)

第771章 被倒推了,怎么办呢(四)(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这么一来,元素序列没法拿出来,周期表更是彻底没法解释。

像衰变期、半衰变期这些概念,需要动辄几百年、上千年的观察才能验证,靠眼下的技术和时间,根本不可能实现。

朱有建盯着自己脑子里清晰的周期表图谱,再想想现实里连“原子”都没法证明的困境,也犯了难:

这道坎,到底该怎么迈过去?

其实早在设立化学科的时候,他就跟宋应星聊过《天工开物》里记录的那些“化学反应”。

宋应星当时很实在地摇了头,坦言那些都不是他的发现,全是前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

从沈括《梦溪笔谈》里记的冶炼技巧,到后来《格物录》《万物论》里提的工艺,像灌钢法,早在永乐年间技术就已经成熟,瓷膛法也早被工匠们广泛应用;

还有铅汞烧锻、矿盐置换这些法子,南北朝时就有人在用了,他不过是把散在各处的工技文献搜集起来,整理成了系统的册子。

宋应星还笑着说,自己真正上心的是农科,想研究气候对庄稼收成的影响,至于“化学”,他其实一窍不通,连听都没听过。

朱有建也清楚,《格物录》是王阳明带着徒子徒孙编的,里面多是对花草树木、山石水土的观察记录,比如“木遇火则燃,燃后成灰”,只说现象不说原因;

《万物论》倒稍好些,是徐光启、赵世桢这些接触过西学的士人合编的,里面记了些简单的物理、化学、天文现象,像“铁器久置会生红锈”“烧石灰时会冒白烟”,可也只停在“看见现象”的层面,根本没触及背后的原理。

想靠这些零散的记录搭座桥,把现代化学里的分子、原子、元素这些知识讲清楚,简直是难上加难,比让他凭空造个显微镜还费劲。

朱有建越想脑仁越疼——

先秦的练气士明明已经触到了化学的边,煮炼矿石、提炼丹砂,可偏偏把心思全放在“长生炼丹”上,那些经验要么藏着掖着,要么掺着些神神叨叨的说法,根本没法当正经化学理论用;

到了南北朝,更是往形而上学上偏,想用阴阳五行解释一切化学现象,比如“火属阳,水属阴,阴阳相济能化万物”,偏偏还歪打正着——

正负电子的对立统一,跟阴阳理论还真有点像,可要是想从徐福门人写的《阴阳物》里抠出点能用的化学理论,还不如直接把前世记的化学知识抄过来省事,至少不用费劲圆那些玄乎的说法。

就在他对着桌上的宣纸一筹莫展,连笔都不想拿的时候,轩辕德忠的抱怨反倒帮他解了围。

那天轩辕德忠捧着电报符号表,皱着眉凑过来吐槽:

“这电报符文,比拉丁文还难懂!

拉丁文好歹有二十几个基础字母,能拼单词、能读能解释,这电报符号单个字没法读,组合起来更是摸不着头脑,记半天都记混!”

说着还指着桌上的拉丁文字典,念着“A、E、I”的发音,一脸苦相。

朱有建顺着他的手,翻开那本半旧的拉丁文字典,看着上面熟悉的字母,突然愣住了——

自己之前到底在愁什么?

化学符号不就是用的拉丁文吗!

欧洲的文字本就是从拉丁文演变来的,化学里的元素符号,像“o”“h”“c”,本就是拉丁字母;

数字用的是阿拉伯数字,加减乘除符号也是阿拉伯人传过来的,这简直是现成的解释理由,根本不用费劲儿编!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