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盔体轻轻翻过来,内衬朝上,瞬间就变成了一口巴掌大的小巧行军锅,锅底还做了防滑纹,架在火上能煮水、能热干粮;
喝完水再翻回去,扣在头上又成了头盔,要是把云纹遮住,还能伪装成欧洲贵族常用的高顶礼帽,混在人群里一点也不突兀。
朱有建站在校场边,看着眼前这支一百六十人的队伍,眼里满是信心——
论装备,他们有改良火炮、靴底连弩和特制短铳,连生存工具都藏得恰到好处;
论训练,个个是快应队里熬出来的精英,拳脚、火器样样精通,以一当十都不在话下。
他拉着高宇顺走到一旁,低声说:
“凭这支队伍的实力,打下一座欧洲伯爵的城堡,绰绰有余。
当然,能不动手就不动手,要是能用贸易利益拉拢,让对方主动跟咱们合作,既省力气又能长久,那才是最好的结果。”
在此之前,朱有建早已让人仔细研究过欧洲各国的殖民情况,发现北欧势力在南洋和其他大洲的扩张中,明显比西欧各国弱势——
他们既没抢占到肥沃的殖民地,也没打通稳定的贸易渠道。
这让他敏锐地察觉到商机:
“北欧贵族要想拿到大明的瓷器、丝绸这些紧俏商品,肯定得花比西欧贵族更高的价钱,说不定还得付出额外利益,比如开放港口、提供矿产,才能拿到长期购买权。”
这么一来,瑞典沿海地区,自然就成了走私团重点瞄准的方向——
那里对大明商品的需求更迫切,愿意合作的筹码也更多,合作空间远比西欧大。
经过多方查证资料、反复讨论利弊,乾德皇帝最终给了具体的登陆建议:
“去丹麦沿海,费里斯伯爵领和奥尔登伯爵领是不错的选择。”
这两个地方的命运堪称“悲剧”:
原本是独立的小公国,后来被普鲁士和丹麦联手瓜分,各占一半,硬生生从公国降成了伯爵领;
没安稳几年,又被荷兰人全盘占领,接着是瑞典人派兵入驻,最后又落到普鲁士人手里。
一百多年里,费里斯家族的势力一步步萎缩,连逃离这里的念头都有过,可无奈这地方是四战之地,四面八方都是更强的势力,根本没地方可逃,只能在各国夹缝里苟延残喘。
“这样的家族,最适合合作。”
朱有建指尖点在舆图上费里斯伯爵领的位置,语气笃定地分析道,
“他们已经难到不能再难了,手里没什么可失去的筹码。
只要我们抛出足够的诱饵——
比如长期稳定的大明商品供应,让他们能靠贸易翻身,或是在其他势力来犯时帮他们抵御侵扰,保住最后这点领地,他们没有理由不答应。”
毕竟对费里斯家族来说,眼下能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哪怕要付出些代价,也远比在绝境里坐以待毙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