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带着随身空间重生70年代 > 第351章 筹谋

第351章 筹谋(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又是一天,初春的蛤蟆湾还裹着一层未散的寒气,田埂上的麦苗刚冒出浅绿的芽尖,风一吹,就带着泥土和枯草的混合气息,漫过村里的土坯房。

可这股子冷意,却半点没挡住蛤蟆湾副业榨油坊的热度——不过短短一天工夫,这事儿就像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湾里的角角落落,连邻公社的人都赶着牛车往这儿跑,就为了来这里榨油,还能得一半的豆渣饼。

蛤蟆湾的副业榨油坊得到上面领导的认可,这事从大队部的书记刘文瑞和村长李志的嘴里说出来后,最先收益的是对面岸的黄皮村王大娘。头天傍晚她挎着篮子去河边洗衣,远远就看见榨油坊门口围了一圈人,烟囱里飘着淡淡的油香。

凑过去一问,才知道是江奔宇领着古乡村里几个后生搞的副业,得到领导的认可重新开始,更是光明正大地接单做,所以重新开始的头一天榨出来的花生油,油色亮得像琥珀,倒在碗里能闻见一股子醇厚的花生香。王大娘当即就买了半斤,回家炒了盘青菜,连挑食的小孙子都多扒了两碗饭。转天一早,她就搬着小板凳坐在晒谷场,逢人就说:“奔宇这孩子有出息!榨的油比供销社卖的还香,往后附近村人吃油不用再跑镇上了!”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水里,一下子就漾开了。晌午的时候,晒谷场就聚满了人,有问榨油坊收不收花生的,有想跟着学手艺的,还有邻村的村长托人来打听,想讨个搞副业的法子。连古乡村里最不爱管闲事退休的老支书,都拄着拐杖去榨油坊转了一圈,摸着那台擦得锃亮的榨油机,对着江奔宇点头:“小子,干得好!给咱古乡村长脸了!更是给我们红旗公社长脸。”

可这热度还没等降温,镇上的表扬就跟着来了。那天上午,公社的大喇叭响得格外早,播音员带着抑扬顿挫的声调,念着《关于表彰蛤蟆湾副业榨油坊的通报》,说这是“立足本地资源、带动村民增收的好典型”,号召全县全镇的生产队都来学习。紧接着,镇上的通讯员就骑着自行车来了,在村头的老榕树上贴了张大红纸写的表扬通告,红纸上的字用毛笔写得遒劲有力,老远就能看见“蛤蟆湾”三个大字。

这下子,蛤蟆湾彻底成了中县的“副业标杆”。不光周边村子的人来参观,连县城里的干部都坐着吉普车来了,围着榨油坊问东问西,手里的笔记本记个不停。村里的后生们都觉得脸上有光,见人就说“咱村的榨油坊上公社通报了”,唯独江奔宇,听到这消息时,脸色却沉了下来。

那会儿江奔宇正在榨油坊里检查机器,手指摩挲着榨油机的铁壳子,还带着刚运转完的余温。旁边的同村伙伴二照正眉飞色舞地说:“宇哥,咱这下可火了!刚才镇上干部还问我,下次能不能去别的村教他们榨油呢!”。

江奔宇却没接话,只是皱着眉,心里翻来覆去想着“树大招风”四个字。他想起去年邻村的豆腐坊,也是因为搞副业搞得红火,被人举报说“投机倒把”,最后豆腐坊停了,连坊主都被拉去公社谈话,折腾了半个月才完事。现在蛤蟆湾的榨油坊这么扎眼,保不齐就有人眼红,背地里使绊子。

“不行,得想个法子稳住。”江奔宇心里打定主意,拍了拍手上的灰,对赵二柱说:“二照,你先盯着这儿,我去镇上办点事,下午就回来。”没等二照多问,江奔宇就从榨油坊墙角推出那辆的“永久”牌自行车——车把上还缠着几圈胶布,是上次赶集时被石头磕坏的——跨上去,脚一蹬,就顺着村道往镇上骑。

初春的风还带着刺骨的凉,吹得江奔宇的耳朵发疼。他把衣领往上提了提,眼睛盯着前方的路。田埂两边的油菜还没开花,只有绿油油的叶子铺在地上,偶尔能看见几只麻雀从地里飞起来,落在路边的松树上。路上遇到几个赶集回来的村民,老远就跟他打招呼:“奔宇,去镇上啊?是不是给榨油坊买零件?”江奔宇笑着点头应着,心里却没放松——他要去的不是供销社,是镇上唯一的那家印刷店。

镇上的印刷店在供销社旁边,是个不足十平米的小房子,木质的门楣上挂着块褪色的木牌,写着“三乡镇印刷社”。推门进去,一股浓重的油墨味就扑面而来,呛得江奔宇忍不住咳嗽了两声。店里只有一个人,是个姓刘的老师傅,正戴着老花镜,趴在桌子上印东西,手里的油滚沾着黑色的油墨,在纸上慢慢滚动。

“刘师傅,忙着呢?”江奔宇放轻脚步走过去,尽量不打扰对方。

刘师傅抬起头,摘下老花镜揉了揉眼睛,看清是江奔宇,才笑着说:“是奔宇啊!你这小子,平时不怎么来镇上,今天怎么有空过来?”

江奔宇没绕圈子,拉了把椅子坐在刘师傅旁边,压低声音说:“刘师傅,我想麻烦您印点东西,要快,还得保密。”

刘师傅愣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指了指桌子上的纸:“印啥?粮票模板?还是生产队的通知?”他这店里啥都印过,早就见怪不怪了。

“是协议。”江奔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整齐的纸,小心翼翼地展开,“我拟了个稿子,您照着印,大概要五百份。”纸上写的是《蛤蟆湾榨油坊村民合作协议》,里面明明白白写了村民入股的方式、分红的比例,还有榨油坊的安全责任、原材料采购的规矩——江奔宇想好了,把这些都白纸黑字写下来,一是让村民放心,二是就算有人想找茬,也有协议当凭证,不至于说不清。一句话把手里的分红型全部卖完,就留下一个所有权。

刘师傅拿起稿子,戴上老花镜仔细看了一遍,眉头微微皱了皱:“奔宇,你这是要把榨油坊的事捋顺啊?倒是个稳妥的法子。”他没多问,只是点了点头,“行,我这就给你印,不过油墨得现调,你得等会儿。”

江奔宇连忙说:“没事,我等您。”他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着刘师傅忙碌——先是把油墨倒在调色盘里,加了点松节油慢慢搅,直到颜色均匀;然后把稿子固定在印版上,用刷子把油墨刷匀;再放上白纸,用油滚一点一点压,一张协议就印好了。油墨干得慢,刘师傅还特意在旁边支了个架子,把印好的协议一张张挂起来晾着。

期间有两个村民来印东西,看到江奔宇,都好奇地问:“奔宇,你印啥呢?”江奔宇只是笑着说:“榨油坊的一些文件,没啥要紧的。”

刘师傅也帮着打圆场:“就是些副业榨油坊的一些规章制度,你们别瞎打听。”那两个村民也没多问,印完东西就走了。

等五百份协议都印好、晾干,已经快到晌午了。江奔宇数了数,一张不少,又仔细翻了翻,确认每张的字迹都清晰,才放心地把协议整理叠好,放进随身带的布包里。他掏出五块钱递给刘师傅,刘师傅却推了回来:“跟我还客气啥?这钱我不能要那么多。”

江奔宇拗不过他,只给了2块钱,只好说:“那我下次给您带点咱榨油坊的花生油,您尝尝鲜。”刘师傅这才笑着应了。

从印刷店出来,江奔宇没直接回村,而是骑着自行车往码头去。三乡镇三坡码头,平时都是运货的木船停靠,只有赶集的时候才有很多人乘船而来,码头上有个竹木组合茅草顶的茶摊,是他自己的产业。

林强军,脑子活,做事细心,江奔宇最信任他,这次的协议,他打算让林强军来负责分发和讲解。

到了码头,江奔宇把自行车停在茶摊旁边的老榕树下,走进茶摊。茶摊里很热闹,几个搬运工正围着桌子喝茶,手里拿着白面馒头,就着咸菜吃。

不会说话的福伯正忙着给客人添水,看见江奔宇,连忙笑着,用手示意着,好像在说:“小宇来了!快坐,我给你沏杯热茶。”

江奔宇摆了摆手,凑到福伯身边,压低声音说:“福伯,强军哥呢?我有东西要给他。”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