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其他人又提出一个个问题。
有的问如果企业办起来了,家里的孩子能不能到厂里帮忙顺便学技术;
有的问要是产品卖不出去,能不能换别的产品做。
杨开都一一给出解释。
“叔伯婶子们,如果孩子到厂里帮忙,只要遵守厂里的规定,我们肯定欢迎,还会安排有经验的人教他们技术。
要是产品卖不出去,我们肯定会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不会盲目生产。
如果真的不行,我们也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种类。”
等大家不再提问了,杨民说:“好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大家回去好好想想。
想要参与的,大家赶在正月十四晚上之前到我这里交钱登记,过时不候。”
村民们开始慢慢散去,一边走还一边低声讨论着。
杨开看着村民们的背影,心中有些忐忑。
说实话,这个决定对于整天和土地打交道、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来说是一辈子的大事。
对于村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村民们有疑虑是正常的。
杨民拍了拍杨开的肩膀说:“别太担心,今天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要好,最起码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这个事情了。”
杨开点了点头说:“是啊,希望大家能看到这个计划背后的潜力。”
说实话,杨开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还亲自参与,一方面是想改变村民现在的生活,一方面是报答村民去年的恩情。
当然了,如果最后大家不同意,杨开多少会有些失落。
但机会给大家了,没人珍惜,那以后他也不会再当出头鸟了。
回家的路上,村民们分成了几个小群体。
一个大叔对着同行的人说:“我觉得杨开这孩子靠谱,他在外面闯荡过,见过世面,我想试试。”
而刘婶则在另一群人中嘟囔着:“我还是觉得不靠谱,这钱要是打了水漂可咋办。”
杨来福无奈地说:“你就别一直念叨了,咱们回家再好好商量商量。”
杨开刚回到家里,杨强父子和大伯一家就来了。
杨开请大家坐下,大伯坐在椅子上,身子前倾,急切地问:“杨开,你刚说的投资主要是做什么?”
杨开说:“大棚种植,简单来说就是反季节蔬菜,比如一般白菜萝卜等后半年才有,而我们利用大鹏技术,年后就开始种植,那么经过两三个月,最迟在五六月也就可以售卖了,而且价格肯定比冬天的贵。”
大伯母听后惊呼:“这怎么可能?白菜都是下半年才可以种的。”她眼睛里满是怀疑。
杨开耐心地解释说:“没有什么不可能的,这就是大棚种植,是科技的魅力,到时候我会请一些农业专家,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要求,肯定会成功的。”
杨强父亲听后问:“那这个事能做?”他的手不停地摩挲着衣角。
杨开笑着说:“爷,强子回来肯定给你带钱了,我个人的意思是你完全可以放心投资。”
杨强父亲听后喜笑颜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他说:“好啊,好啊,杨开你有见识,你说能做那就肯定能做。”
大伯听后也若有所思,他点了点头,仿佛在心里权衡着利弊。
两家人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就没多待,坐了一会就回去了。
杨开把他们送到门口,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转身回家。
没成想,过了一会,离自己近的几个同宗也来打听消息。
杨开把他们迎进屋里,大家围坐在堂屋的桌子旁。
杨开简单给大家说了大棚是什么,他拿起桌上的一个碗,比划着说:“就像这个碗把菜罩住一样,大棚就是一个大罩子,能调节里面的温度、湿度,让菜在不合适的季节也能生长。”
然后委婉建议大家有钱就多投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