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真地记录着每一个要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隔天,他就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白河县。
这几天他一直在办公室里研究这些资料,还像白河县一把手说了村集体办企业的想法。
如前几天一样,赵磊依旧在办公室全神贯注地研究资料。
这时,秘书轻轻敲了敲门,走进来说:“赵科长,天水乡的书记和乡长有事来汇报。”
赵磊抬头也没抬的说:“让秘书请他们进来。”
秘书将王书记和李向阳请进办公室,给两人倒了水便关门出去了。
办公室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赵磊看着两人,微笑着问:“王书记、李乡长,你们找我有什么事?”
王书记连忙站起身来,带着一丝紧张又充满希望地说:“赵科长,是这样的,我们乡下面有个村子想办企业,乡里经过实际考察、综合各方面考虑,开会讨论最终全票通过申请。”
一旁的李向阳也赶紧从包里取出准备好的材料,双手递给赵磊,说:“赵科长,这个是他们写的方案,您看一看。”
赵磊对两人说:“到了我这里放松一点,坐着汇报就好了。”
然后接过材料认真地翻阅起来。
他时而皱眉思考,时而点头表示认同。
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对王书记说:“王书记,你说一说具体情况。”
王书记清了清嗓子,开始详细地介绍起来:“赵科长,这个村子是杨家庄。他们打算成立‘希望农业有限公司’,主要搞大棚种植。”
“计划总投资数百亩,先期建棚数十亩,后续依次类推。他们针对用水、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都有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村里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规划和运营都有自己的想法。”
赵磊一边听,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
等王书记说完,他又仔细地看了看材料,这才放下,目光炯炯地看向王书记和李向阳,抛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这个方案整体来看还是很有创意和可行性的。这个村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这个方案是谁写的?”
王书记坐直了身子,认真地回答道:“赵科长,这个年代农村的日子都不好过。”
“杨家庄所在的位置缺水,村民日常用水靠的是窖水,来源就是雨水或大坝放水。”
“这几年雨水少,地里旱,粮食产量减产,交了农业税,村民的日子不好过,以前没办法。村里有个娃从外面回来挣了钱,见识也多,这些都是他向村里建议的。”
李向阳在一旁补充到:“赵科长,我去村里实际考察了,实际情况比这可能更差,所以村民们对于这件事热情很高,都希望能改变现状。”
赵磊点了点头,又问:“那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谁呢?”
王书记说:“项目的负责人就是杨开。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轻人,在村里也很有威望。村民和村干部都很信任他,愿意跟着他干。”
“而且他对整个项目的流程和运营都有自己的规划,从人员管理到市场销售,都考虑得比较周全。”
李向阳说:“我打听过杨开的具体情况,他前年就以村里名义开了加工厂,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被投机倒把办关了几天,出来后直接去了江岛。”
“听说他在江岛有自己的企业,也是年前才回来。”
赵磊听后心中有数了,这个杨开就是石局长给他介绍的那人,他问:“你们刚才说村民的日子不好过,我刚才看到里面不是写着已经募集到七万元了,平均到每户也得数百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