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杨开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在大棚基地里从早忙到晚。他穿梭于各个大棚之间,仔细检查着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耐心地指导着照看大棚的村民们。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毫不在意,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让大棚种植的项目走上正轨。
终于,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开展起来。大棚里的幼苗都已茁壮成长,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人员的安排也十分妥当,大家各司其职,把大棚管理得井井有条。
这一天,杨开把杨民等村干部召集到了村委会。他看着大家,神情严肃地说:“各位,现在大棚这边的情况已经稳定了,我打算去江岛一趟。”
杨民一脸惊讶地问道:“怎么突然要去江岛?”
杨开解释道:“公司在江岛和深区有好几个项目在做,我回来都有段时间了,得去那边看看进展。另外,我准备让两个姐姐去那边学习进修,提升一下她们的能力。”
杨民又问:“那你什么时候回来?”
杨开坚定地说:“在大棚成熟时我肯定会回来的,我要亲眼见证咱们这次种植的成功。”
随后,杨开又仔细地给大家交代了一些事情:“大家一定要和县农业局的同志保持密切联系,省城那边的专家也得多走动、多沟通。遇到什么问题,及时请教他们。”
村干部们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按照杨开说的去做。
之后,杨开找到了梁兴义教授。他紧紧握着梁教授的手,诚恳地说:“梁教授,我要去江岛了,大棚这边就全靠您了。您一定要多教导村民大棚种植技术,让他们尽快掌握,要是遇到突然的病虫灾害等情况,也麻烦您帮忙处理一下。”
梁兴义教授拍了拍杨开的肩膀,说:“你放心去吧,我会尽我所能的。这些村民都很勤奋好学,我相信他们一定能把大棚种好。”
晚上,杨开回到家,把要离开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和两个姐姐。
两个姐姐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但眼神中又透露出一丝紧张。大姐咬着嘴唇说:“弟弟,我们真的很期待能去外面看看,但又怕到了外面啥都不会,给你丢脸。”
二姐也在一旁点头,脸上满是担忧。
杨开笑着安慰她们:“姐,你们别担心,到了那边我会安排好一切的。你们就安心学习,多见识见识外面的世界。”
母亲杨英听说儿子要离开,眼眶一下子就红了。她拉着杨开的手,絮絮叨叨地说:“开儿,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一定要记得按时吃饭。你姐姐她们第一次去外面,你得多照顾她们。”
父亲杨明默默地抽着烟,过了一会儿,缓缓地说:“外面的事情我和你妈帮不上忙,你自己多留心。在外面累了就回家里来,家里永远是你的港湾。”
杨开用力地点了点头,说:“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和姐姐的。等我从江岛回来,咱们的大棚肯定能大丰收。”
第二天清晨,天还没亮,杨开就带着两个姐姐踏上了前往江岛的路。村子里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鸡鸣声打破这份寂静。杨开回头望了望那一排排整齐的大棚,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牵挂。
4月2日,阳光明媚,杨开和两个姐姐拖着行李从火车上缓缓走下来。火车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他们四处张望着,很快就看到了杨文和杨强在车站外面焦急等待的身影。
几人见面后,脸上都露出了亲切的笑容。大家先把行李搬到车上,随后依次上了车。杨开的两个姐姐一上车,就发现车上还有其他人,连忙热情地打招呼。
杨强在村里辈分大,他笑着喊了两个姐姐的名字,就算打过招呼了。杨文则礼貌地叫了声“姐”。
汽车缓缓启动,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杨开看着窗外的街景,突然转过头,认真地问:“那几个项目进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