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皇宫时,天色已近黄昏。王爷看着李正华,叹了口气:“正华,你这次研制的狙击步枪,虽是大功,却也让陛下对你多了几分忌惮。往后行事,需更加谨慎,莫要再随便拿出这般‘惊世骇俗’的物件,免得引火烧身。”
李正华点点头,心里满是无奈:“王爷放心,臣明白。此次也是被辽主的暗杀逼急了,想尽快研制出压制辽国的利器,却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他知道,自己现在就像站在刀尖上,一边是辽国的疯狂觊觎,一边是本国皇帝的猜忌,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唯一的出路,似乎就是用实实在在的功绩证明自己的忠心,同时通过日化品的 “软渗透”,慢慢削弱辽国,让宋朝在不知不觉中占据绝对优势。
回到静云府,李正华发现府外多了几个陌生的面孔,看似是路人,目光却时不时瞟向府门。
他心里清楚,这是圣上派来监视他的暗卫。他没有点破,只是像往常一样,进府后就闭门不出,第二天一早,便带着李正文,前往军器监旁的临时日化作坊。
二十天后......
“大哥,咱们真的要提前交付辽国的订单?” 李正文一边清点原料,一边疑惑地问,“耶律洪要求一个月内交货,咱们现在才用了二十天,不用这么急吧?”
李正华一边检查瓷瓶的狼纹雕刻,一边说道:“必须提前交货。现在陛下对我多有猜忌,咱们尽快把辽国的订单完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李正文恍然大悟:“大哥!我这就去安排工匠们加班,争取五天内完成所有订单!”
接下来的五天,日化作坊里灯火通明。李正华亲自把关,从膏体的熬制到灌装,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检查,确保没有一丝差错。他知道,这不仅是一笔生意,更是他向陛下表忠心、向辽国示 “软” 的手段。
而此时的皇宫内,圣上正看着暗卫送来的密报 —— “李正华每日往返于静云府和日化作坊,专注于辽国订单,暂未再涉足军器监的火器研发”。他放下密报,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
“李德孝,” 圣上对旁边的太监总管说,“再加派些暗卫,盯着李正华的一举一动,包括他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甚至吃了什么饭,都要一一禀报。另外,军器监的工匠,每人身边都安排一个眼线,防止他们泄露技术。”
李德孝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他知道,圣上对李正华,已是 “用之疑之”—— 既需要他的技术压制辽国,又怕他拥技自重,威胁到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