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A-11采用固定武装+挂载武装设计。
固定武装方面,xtA-11采用两门G\/A-hEp-70S型脉冲激光机炮,位置在机翼上方翼根处,平时隐藏,开火时盖板下撤。
挂载武装方面,xtA-11采用内置弹仓+外部挂载点设计,受可变后掠翼结构影响,机翼翼下无法挂载(在改进型号上已解决)。
主要的外部挂载点位于进气道下方(一侧两个),翼套下(一侧两个)以及机腹(四个),合计共十二个,机腹四个为重挂载点,最大可挂载2000Kg级别的弹药。其余外部弹仓为通用挂载点,最大可挂载1000KG级别弹药。内置弹仓方面,采用主弹舱+格斗弹侧弹仓设计,主弹舱内为八个重型通用挂载点,受弹仓尺寸影响,挂载数量不同,单个挂载点最大可挂载1500Kg级弹药,侧弹仓为轻挂载点,可挂载最多500Kg级别弹药。最大载弹量29吨。
受设计原因限制,在使用外部挂载点时,主弹舱以及侧弹仓均无法使用(在改进型号上已解决)。
xtA-11共有四种常规挂载模式可供选择——
一,对空挂载模式,采用复合挂架,内外挂载均为中距弹。
二:高速掠袭模式,无外部挂载,干净构型。
三:对地打击模式:视任务要求,使用或不使用复合挂架,外部挂载空对面弹药,内部挂载少量对空自卫弹药。
四:大气层突破模式:无外部挂载,内部挂载少量对空自卫弹药以及空对面弹药。
可挂载的弹药类型:
A\/A-m-SRAAm-9A“骇爪”型高机动格斗弹。
A\/A-m-mRm-8S“复仇者”型先进中距离空对空导弹。
R\/A-m-SLAAm-7c“猎狐者”型反辐射\/超远程空对空导弹。
S\/A-m-LRAAm-7x“天袭者”型反导\/超远程空对空导弹。
G\/A-b-pGw-5G型500KG级精确制导炸弹,聚变战斗部,当量1500吨tNt。
S\/A-b-bEt-4A型1000KG级增强型侵彻航弹,聚变战斗部,当量吨tNt。
S\/A-m-cKEm-4x型1000KG级高速动能钻地弹,纯动能穿透。
R\/A-b-Spw-3d型末敏弹发射器,1000KG,250枚子弹头。
S\/A-m-hcm-5S型高超音速巡航导弹,2000KG,单枚当量1500万吨tNt的聚变战斗部或动能侵彻型战斗部,具备反轻型舰艇能力。
S\/A-m-LAcm-6p型超远程巡航导弹,2000KG,单枚当量1500万吨tNt的聚变战斗部,或携带分导式聚变战斗部,最多可携带十二枚当量100万吨tNt的分弹头。
服役概况:
xtA-11于2298年四月12日首飞,2299年3月1日即进入现役,同年六月5日装备超过一个空军师,正式形成战斗力。同月15日,由国防军空军少校廖建华驾驶,取的xtA-11的首个击坠,同次战斗中,廖建华单次出击即取的五个击坠,在战斗中进行了两次补给,合计击坠敌机十八架。
2300年,为了解决服役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tRR-010复杂的三模态切换机构的维护问题,xtA-11进行了一次简单升级,换装了tRR-010的改进型号tRR-050型发动机,该发动机通过简化切换机构结构,在尽可能不降低发动机性能的前提下优化了维护性问题。换发之后的xtA-11根据联邦装备命名规范,被称为xtA-111,因为迭代幅度较小,代号依旧为闪电隼。
同年,适配新式弹仓内复合以及联合挂架的xtA-111改进型正式服役,被称为xtA-112,代号依旧为闪电隼
2301年,廖建华率领的xtA-112中队依靠弹仓内的复合挂架,携带超重型弹药进行突防,成功摧毁瓦尔克帝国大型武装空间站,完成星际时代首次仅用战斗机作为主要攻击力量,完成对大型目标摧毁任务。
同年,在xtA-112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挂架位置,优化弹仓结构,使得在使用外部挂载点的同时可以使用侧弹仓。该型号被称为xtA-113,代号不变。
2302年,寰宇科工在材料上取得突破,成功研发出以六号和八号超合金为基材的二超合金,相较原本的3#-12#二超合金,强度提高了4%,重量降低了2%,并且可以选装G\/A-IcIS-1S的双座型改型G\/A-IcIS-1d。使用新材料建造的xtA-11被称为xtA-114,由于机身材料迭代,无法通过旧机身改造,因此代号发生变化,新的代号为“闪电隼b型”。
同年,在单座型xtA-114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挂架设计结构,强化多功能打击能力的xtA-115问世,被称为“打击隼”,xtA-115随后完成了双座型适配,进一步强化了打击能力,解放了单座型的空优潜力。为了区分,进行了代号上的独立,双座型代号更新为xtA-116。
2303年二月,寰宇科工在xtA-114的基础上,正式推出xtA-11的最新改进型号。
该型号换用最大推力达到19.7吨的tRR-100型三模态变循环发动机,搭载单堆功率达到400mw的第三代冷核聚变反应堆,A\/A-ARAd-6x型战斗机专用机载雷达,强化对他国主动隐身系统的穿透能力,针对战斗机进行特化设计的第二代机载主动隐身设备A\/U-ASEd-2S以及A\/A-dFFS-6c的强化型号A\/A-dFFS-7c,强化了护盾容量上限以及紧急模式下的充能速度。
第二代全景化嵌入式战斗机驾驶舱A\/A-IcIS-2S也得以应用,这一驾驶舱最大的改进就是新一代线性座椅,对高过载的缓冲能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寰宇科工对机翼结构进行了重新设计,补足了可变后掠翼结构的缺点,在不固定机翼后掠角的前提下为战斗机安装了翼下挂载点。同时,优化了挂架位置以及结构设计,使得使用外部挂载点的同时可以使用弹仓。
该型号的正式代号为xtA-117,通称“新闪电隼”。
同年五月,国防部宣布将开始逐步退役现存的xtA-11至xtA-113,将现存的xtA-114尽可能地改装为xtA-115\/116,同时以xtA-117替代旧型号闪电隼退役或改造产生的缺口,并且承接闪电隼的代号。
2316年,在xtA-117基础上进行深度优化改良,减重的同时增大推进剂\/氧化剂油箱容量,使用新式的6#-9#二超合金制造,换用功率达到450mw的第三代改进型冷核聚变反应堆,换用G\/A-hEp-75c型激光机炮的闪电隼的最终改进型号xtA-119“超级闪电隼”面世,其舰载型号被称为xtA-118。
同年,联邦正式宣布在完成xtA-119\/118合计架的订单后,原则上将不再采购xtA-11系战斗机,并且宣布逐步退役机龄达线的xtA-117。
2317年,在北方星域叛乱战争爆发后,新成为AcE的联邦国防军中尉廖勇驾驶xtA-119,在两个月内取的超过100个击坠。
同年,寰宇科工在xtA-119的基础上,为新出现的廖勇以及娜塔莉亚·索科洛娃两名AcE设计的定制机xtA-119Adv。并且,在吸取了xtA-119Adv上的经验后,拿出了xtA-11的最终改进型号xtA-1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