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77章 明风不倒,明祚不灭,祭祀、节日、传承,增强华夏归属感认同感

第377章 明风不倒,明祚不灭,祭祀、节日、传承,增强华夏归属感认同感(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77章明风不倒,明祚不灭,祭祀、节日、传承,增强华夏归属感认同感朱佑榶住在西宫,是由燕王府改建的,被皇帝命名为万寿宫。

册封太孙后,朱佑榶就住在这里。

主要是老皇帝稀罕孙子,不让太孙在勖勤宫里受气,就搬去西宫住。

太孙妃谢氏絮絮叨叨的:“皇爷爷身体不好,后宫诸位贵妃又都年老,需要照顾,臣妾这个做太孙妃的,应该去照顾皇爷爷。”

朱佑榶翻个白眼,你是乐意入宫嬉闹去吧。

皇帝支持下,景泰四十年,他娘太子妃从谈贵妃手里,接过来后宫政务,统摄六宫。

近几年,皇帝又支持太子妃办诗会,邀请各家大臣家的妇人,进宫谈论诗词。

宫中热闹着呢。

他明白,皇爷爷这是走夫人路线,为他爹笼络群臣,坐稳太子之位。

他爹虽然是太子,其实和皇帝差不多了,朝政大事,乾纲独断,除了没坐在龙椅上,他就是皇帝。

“你可打住吧。”

朱佑榶很无语:“前年你去养心殿伺候,把皇爷爷的瓷瓶给碎了;去年年夜宴,你把皇爷爷的龙袍给污了,也就皇爷爷念你年幼无知,换做我爹,皇爷爷准抽他。”

谢氏吐了吐舌头:“那时候人家年龄小嘛,不懂规矩,皇爷爷也没怪罪臣妾呀。”

朱佑榶一拍脑门,是没怪罪你,是我去请罪跪了两个小时。

那是皇奶奶最喜欢的花瓶啊!

皇奶奶去世后,他爷爷睹物思人,若非他爷爷年纪大了,早把谢氏给废了。

这女人性子太跳脱,当年刚进宫侍奉的时候,皇帝就觉得谢迁生了个百灵鸟似的女儿,叽叽喳喳,话又多又密,根本不像谢迁。

她全名谢雪怡,名字是他爹太子赐的。

可能是谢迁给娇惯坏了。

不过,朱佑榶还真就喜欢她这股蛮横劲儿,他喜欢胭脂马,而不是乖乖女。

“你还是好好打理万寿宫吧。”

皇帝可明说了,不让她去,他看见她心烦。

他皇爷爷就喜欢他娘,他爹太子也沾着太子妃的光。

当时他看中谢雪怡的时候,皇帝还说他,为什么不找個像他娘那样贤惠的,这个谢氏就是匹野马嘛。

还真是,当初朱佑榶追她可费了大力气了。

别看现在夫妻俩感情不错,当初人家谢雪怡可看不上太孙,当时还不是太孙,但也看不上。

“万寿宫有什么意趣,哼,都是你的侧妃,这个不能管,那个管了伱不开心,臣妾管什么管?”

谢氏自幼读女学,接受的先进思想。

又在宫中侍奉过三年,读的是紫禁女学,所以她是有很强的女权思想的。

不止她,太孙十几个姬妾,都是女学子,独立、自主、自爱的思想泛滥,连朱佑榶都看着头疼。

“还是去宫中好,姐妹们多,还无拘无束的。”

谢氏念叨起来她的好友来,她的好友都是胭脂马,恨不得把皇宫给拆了。

也就老皇帝惯着这些官小姐。

连他爹太子看着这些不守规矩的宫娥都难受,一个个非常没规矩,老皇帝对身边人最是宽仁。

除非官小姐们想爬上龙床,或者父兄犯了大罪要被诛族,不然是很自由的,说话自由、读书自由。

进宫中,说是侍奉,其实是学习。

皇帝更看重对她们的教育,也方便皇子们近水楼台,他也能考校这些官小姐的品性。

朱佑榶不在府邸多待,喝盏茶后,换上休闲短袖,詹事府,和几位师父探讨皇爷爷今日这番话。

谢氏侍奉他换衣服,朱佑榶甩了甩长发:“难怪皇爷爷说要剪了头发,这也太热了。”

“我的爷,您可不要胡说,连皇爷爷都挡不住民间舆论,您这句话要是传出去,民间文人的唾沫星子能把你喷死。”

谢雪怡其实都想剪成短发。

这年头,女子的头发更难打理,收拾一次,忙乎半天。

皇帝倒是赞成剪短头发,男女头发都可以剪掉,奈何民间反对声音太大了。

“皇爷爷真的有先见之明啊,这头发太难打理了,等我登基后,一定要发布剪头发令。”

谢雪怡翻个白眼,皇帝都做不到的事,你能?

她在宫中接受过正统的皇族教育,对皇帝是一万个崇敬,这种崇敬、敬畏是深深扎在心里的。

皇帝没宣传个人主义,但在所有教科书中,都会悄悄地往自己身上家神性光环。

宫中的新式教育更是,受过皇族教育的,都会崇拜景泰帝。

朱佑榶由着太监梳洗之后,换上休闲装。

侍奉他的太监,有很多白人,他们都是被大明征服的地方,挑出来的俊美、聪慧的孩童,送入宫中遴选,进行阉割。

每年,各地都会特定送进来一批人当太监,其中藩国送来的比较多。

这几年,在宫中伺候的以白人为主。

皇帝不喜欢黑人,太子、太孙都不喜欢,白人长得不咋地,但也比黑人强啊,凑合着用吧。

明人做太监的很少。

主要是用外夷,不容易产生派系,上位者能放心使用。

宫娥也是,白人女子很多,都是挑的颜色艳丽的女童,送来宫中做粗活。

皇帝也不止全用官宦人家女子,因为这些女子很多活是做不了的,那就得有粗使丫鬟。

再说了,这些外夷在大明没有根基,皇帝用着也放心。

皇帝有一个叫影子的特务机构,主要就从外夷、养济堂孤儿中挑选人才,从小就培养,一直隐藏在暗处。

影子里有多少人,谁是头目,这些人藏在哪里,没有人知道。

连一直侍奉皇帝的汪直都不知道。

朱佑榶去詹事府。

朱见淇的詹事府里没有成员,但太孙的詹事府里,配备的超级齐全,年轻干才,全都放在太孙詹事府里。

但可这不是偏心,老人家都是隔代亲,有了孙子就都能理解了。

皇帝对其他几个孙子也不错。

朱佑榶詹事府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人,老四十一,朱见涯,他的亲叔叔。

老四十朱见溽分封出去后,在朝中处置政务的,基本是太子、太孙和老四十一,偶尔太子家的几个儿子,也跟着处置政务,但参与不多。

很显然,太子没有皇帝那般胸襟。

皇帝是贪权、霸权,但却懂得放权,抓重放轻,不止对太子,对天下百官,皇帝都肯放权给下面。

就说财政收入,地方截留一成,用作地方使用。

皇帝却额外加了半成。

并且提出,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一切按政绩说话,能干的官员就要大加奖励,不能干的庸臣就要滚下台来。

地方财物截留太多,导致中枢朝臣都担心,地方是否会自治。

可现在都是景泰五十六年了,不但没自治,地方发展迅猛。

跟谁干有好处,大家心里都有本账。

皇帝向来不吝惜赏赐,甚至将很多约定俗成的分帐方式,放到明面上来,潜规则变成明规则。

就说官员,以前不许经商,可防住了吗?

现在允许经商,允许奖励。

朝代变了吗?大明变了吗?

没有呀!

可太子就做不到皇帝这样,朝中所有人都清楚,在皇帝手下做事,只要你有能力,皇帝就会喜欢你,你想做什么官就让你做什么官,你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没错,弊端很大,但大明发展如此迅猛,难道不是因为皇帝敢用人的原因吗?

以前千防万防,防住了吗?

太子完全做不到,太子是既当又立,想要发展,还想让官员做圣人。

皇帝是别谈感情,就谈钱。

太子是,谈感情,还得谈钱。

问题是太子远没有皇帝的胸襟,皇帝敢把朝政全都交给太子、太孙去管,对内阁八部六寺重臣,极致信任;对地方督抚,给予最大程度支持;对于藩国,倾其所有的给予。

再看看内阁官员序列,皇帝是紧着年龄大的官员先让他们做首辅,这是人情味。

景泰朝所有重臣,都能过过宰相的瘾,太师、太傅封了多少?公侯封了多少?

有多少文臣武将配享太庙?

纪念文臣武将,改城名、改地名、改街道名,建庙祭祀的文臣武将有多少?

这是人情味啊。

谁不愿意为这样的皇帝效死力呢。

再看看太子,一个封爵都抠抠搜搜的。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