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85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

第385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第1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85章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皇帝始终重视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

国内因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批暴发户,使得民间风气变得十分浮躁。

从景泰五十年时,皇帝就提出,整顿民间风气,恢复古风古气,并商人进行品德教育,规范商贾行为举止。

但治标不治本。

只要是人,就得经历穷人乍富这个过程。

中枢有官员提出罚款政策,强制服务人员微笑服务,强制民间百姓恢复古礼古风,对于不遵从守则办的百姓,进行罚款。

人性需要限制。

秦朝百姓为何最守古礼,因为秦国礼法最严苛。

大明也用厉法来限制百姓生活,方方面面都进行限制,强制制造古风古礼假象。

这种说法,遭到民间非议,认为现在是大明最开放最开明的时代,若为了所谓的古风古法,就行厉法,未免舍本逐末。

就诞生了大批大批伏地魔,也有女子愿意当伏地魔的。

没错。

一旦没了春节,亲情估计只剩下一个符号了。

即便法令严苛,民不举官不究,父母心疼儿女,舍不得付诸公堂,反而助长了不良风气蔓延。

民间说负心多是读书人。

从当初的特案,变成了普案。

男方不给高价彩礼,就不许你们结婚。

但是,景泰朝,把媒婆给踩进泥里了,谁敢给介绍对象啊,一旦对簿公堂,那就是被脸上刺字流放,流放地全是极寒的地方,死都是奢侈。

没有媒婆当中间人,想卖女儿都难。

皇帝删除了媒妁之言,没删除父母之命啊,我们是亲爹亲妈,就能做主。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他们离开了家乡,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自卑心理泛滥,竟抛弃了父母家人,提及父母家人时,充满了厌恶,甚至绝口不提。

现在不说吃好吧,起码家家能吃饱,几乎顿顿能吃肉,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强,竟然出现了弃养老人的情况。

那时候日子过得多困难啊,天灾人祸,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听过卖儿卖女,没听过卖爹卖娘的。

其实,出现这個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房价。

幸好有几个大节日,尚能走亲访友,维护亲情。

朝廷又强令女子读书,这就导致了,女儿长大后,父母会想方设法的从女儿身上捞钱,赚回成本来。

那些缺德父母只能打女儿彩礼主意。

皇帝也没办法。

古代社会,靠劳动力来维系家庭,所以需要亲人帮助,亲人就必须经常联系,因为生产需要,自然显得有人情味。

尤其民间是多子多女家庭,儿女多,父母肯定偏心,多是偏儿子,轻视女儿。

以前能直接把女儿卖掉,谁家彩礼多就卖给谁。

只能规范彩礼数字,并严格规定嫁妆数额,降低彩礼数字,父母必须配送嫁妆,嫁妆和彩礼必须由女方全权支配。

报纸上吵得沸沸扬扬,甚至民间还出现了这种。

甚至,近几年已经出现了不养父母的社会问题,在景泰朝以前,就没听过这个问题。

这几年,案例非常多。

近几年,人心不古的问题,不停被讨论。

尤其学校教育是鼓励自由恋爱,鼓励婚嫁自由。

皇帝看过答案的,他不希望大明最后走上了认钱不认人、为了钱六亲不认的道路,必须得想办法拯救人心。

伏地魔是越来越多。

伏地魔,一度成为景泰五十九年的热梗,这几年越来越热,有的家长还跟报纸学到了,也这样逼迫自己的女儿。

超高房价,几乎是所有民间普通家庭,都无法承担的,为了买房子,自然就得想方设法的搞钱,就打起了女儿的主意。

景泰六十一年,中秋节圣旨中,皇帝再一次严厉声明,赡养老人是义务,必须执行。

亲情这东西,真的会变淡。

最开始弃养父母的,恰恰是大学生。

卖了儿女给爹娘吃饭,自己和媳妇能饿死,没听说过把爹娘弃养的情况。

经济发展,女子社会地位提升,家长开始打起了女子彩礼的主意,自家嫁妆一分不出,反而贪图男方送来的彩礼,成亲之后,更是要挟女子,给弟弟买房买车。

并严格打击,民间重男轻女,姐扶弟、妹扶兄这种不良风气,女子有孝顺父母的义务,但没有帮扶兄弟的义务。

即便中枢发布最严法令,还是架不住孝顺,成为了一句空谈。

可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种地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城市楼房逐渐隔离邻里关系,私人空间的概念越来越流行,亲情自然而然的就淡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批明女外流。

国内男子觉得彩礼贵,不肯出钱。

藩国的汉人不觉得贵呀。

他们直接回国来买,花大价钱买,彩礼一分钱不往回拿,我们只要人,要多少给多少。

国内明女泛滥,藩国明女稀缺,外藩汉人还有钱。

这就导致了,天价彩礼和伏地魔横行。

至于说当妾的,长得漂亮才能当妾,去大户人家当妾,人家也不差那点彩礼,别说扶弟了,扶一家子都能扶。

这几年,明女大量外流,大明出生人口下降,若按照这个趋势进行下去,三十年后,大明就会出现人口减少的情况。

大明人口的峰值,是37亿,然后就会开始连年减少,在五十年后,就会回到30亿人,却有15亿老人。

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出生率必须要高于死亡率。

随着科技发展,大明完全有能力,负担40亿以上的人口数字。

而人口,恰恰是消费最重要的一环。

内循环,就要靠国内高素质人口,自我消费。

走上资本化,必然就会发生金融危机,缓解金融危机的方式,就是消费,大宗商品的消费是缓解危机最快的办法。

大明早晚会进入发展瓶颈,进入资产阶级陷阱的,想从泥潭里蹚出来,必须靠高素质消费群体,持续不断的消费,缓解经济压力。

所以,皇帝一直在培养消费市场。

但这种消费,不能是无序、贷款、挥霍式消费,这种消费,中枢是不提倡的。

为了挽救亲情。

皇帝决定,大过五节,春节、元宵、端午、圣诞、中秋。

社会问题很多,亲情只是其中之一。

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城市富得流油,内地城市贫困,农业省远不如工业省富庶。

贫富差距较大,种地的不如打工的,打工的不如做小生意的,做小生意的不如开工厂的,开工厂的不如玩资本的,玩资本的不如有靠山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鄙视链。

产业发展不平衡,民间发展,都是皇帝支持什么,什么就发展起来,民间百姓缺少主观能动性,不能自己创造行业、主动发展。

民间攀比之风严重,古法古礼早就抛之脑后了,亲人不再有亲情,只剩下攀比,联络亲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显摆。

问题很多。

这几年中枢也在讨论办法,具体办法,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都指着老皇帝点石成金呢。

但老皇帝也不是神仙,解决不了的。

运输成本,就决定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性就决定了攀比;诞生了资本,就会产生贫富差距。

这是发展的必然。

民间笑话刘健,说他只是一个糊裱匠,和前几任首辅能力差许多。

其实,这个糊裱匠真的不好干。

老皇帝不太管事,太子是个抠门的,太孙少不更事,中枢全靠内阁官员一力支撑。

如果刘健再想一出是一出,大明就会进入泡沫发展的快车道。

现在大明发展,是以夯实基础为主。

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走。

工程也是,不能想着快发展,今天铺好路,明年就拆掉,只要铺好了路,最少要用一百年。

不能用重复基建,来为官员创造政绩。

最好玩的是,就可一条路修,建了拆拆了建,其他的路都坏了也不管。

楼房也是,质量第一位。

以大明的耕地来计算,推广全民别墅的可能性不大的,没有充足的土地啊。

别墅这个概念,在景泰四十六年的时候,民间提出过一次。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