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385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

第385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遭到户部的否决。

大明严重缺少耕地,粮食问题才是大问题。

就连达官显贵的府邸,从景泰四十六年就不再批了,也不许买卖,只能和百姓一样去住楼房去。

就说京师,内城的很多烂房子,都被强拆了,用来建造博物馆、纪念馆等旅游型建筑,要么就规划成商圈。

整个内城,全是游客打卡地,每天云集海量的人口。

天下古城,都是这样规划的,内城保护原风貌,对老破小进行拆除,建造人文景区和商圈,把本地人都归置到外城去。

一环、二环,都是景区打卡地。

去年,皇帝提出房地产软着陆的时候,就有官员提出,可以用别墅替代房地产,再创造一波地产高峰。

就是说,放开别墅限制,允许百姓买卖别墅。

开始炒作别墅,让百姓买一波别墅。

这个办法不错。

根据统计,大明百姓净资产在10万存款以上的人,超过1个亿。

如果把这一亿人利用好了,就能创造别墅辉煌。

但皇帝却否决了。

他认为,中枢该支持热钱投资到高新技术行业,而不是炒一堆破石头,这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情。

除非房地产无法软着陆,才会想办法,让热钱重回房地产,炒一波别墅。

现在经济发展态势很好,热钱已经抽离了房地产。

而且,主动权完全在大明手里,外面有强敌,国内也没有反动势力,由中枢泼墨写意,没必要给自己找不自在。

热钱,从房地产,流向了文娱、军工、新技术领域等新行业,暂时没必要抓着房地产不放手。

有序、健康发展,才是景泰朝的主基调,不能竭泽而渔。

说到石头。

大明现在很缺石头,加高兴安岭,在新省建造山脉,都需要石头,总不能混凝土上吧。

工部的意思是,西南石头多,可以炸毁云贵的山脉,将石头运去东北。

云贵就有了平整的土地,朝廷守卫也容易,百姓生活也方便,这些石头还有了新用处,一举双得。

环境司还在评估,是否会造成西南自然环境不良影响。

如果评估通过,就会从西南运石头去东北。

西南、西北起码目标明确。

江南却陷入了窘境之中。

江南本来是大明的经济中心,现在也是,但它的地位很尴尬,以前没有中南半岛,江南拥有天然海港,又有去朝鲜、倭国的贸易优势,手工业极为发达。

可随着大明占领了百越诸国,海港大明多的是。

而且和欧非中亚贸易,吉大港就完全取代了江南的作用。

再运回国内,是国内和国内之间的贸易了,若没有政策倾斜,广东、福建、山东,比江南能差多少?

以前江南有世界最多的手工业从业者。

现在,是机器时代了。

手工业者要么转向高端订制,要么就被淘汰了。

只要有机器,靠海,在哪办厂都一样,做外贸的,首选去汴京,做内销的,山东、江苏、浙江哪里不行?

大明版图不一样了。

江南成为了大明腰部地带,不再是独一无二的了。

若非皇帝不遗余力的投资江南,恐怕江南早就衰落了。

是皇帝一力打造江南为大明经济中心,一力推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建立大城市圈。

现在已经不是早些年,江南士绅能威胁中枢的时代了。

那些江南士绅,不捧着点中枢,中枢把政策倾斜去中南半岛,江南就会变成下一个中原,屁都不是。

看看皇帝把科技企业,放在中部,武汉、长沙、南宁、南昌就会发展起来。

江南也就跟着喝汤。

如果皇帝不让他喝,他就得老老实实地忍着。

现在江南士绅,反而是最拥护朝廷的。

其实,中部也在衰落,武汉作为超一线城市,近几年也在衰落,一年不如一年。

同样的,吃政策太厉害。

转眼到了年关,景泰六十一年马上就要过去了。

今年财政收入突破30亿。

却首次出现,财政赤字。

这些年,都有盈余,今年首次赤字,因为今年投资多,四大项目、文娱、饮品行业,都是投资风口。

皇帝后宫之中,只剩下谈贵妃一个嫔妃在世了。

因为皇帝从五十岁之后,就不再纳新人,三十多年后宫没添新人,后妃又没有皇帝那么能活,陆陆续续都死亡了。

今年谈贵妃刚满七十岁,皇帝晋她皇贵妃。

作为宫中硕果仅存的嫔妃,她好多年不管事了,和皇帝一样,她一门心思养生和著书立说。

闲暇时,她还会在女书堂里讲解医书。

民间尊称她是女医圣。

吃了年夜饭,皇帝把谈允贤送回宫中,留下太子、太孙密谈。

谈话内容没人知道。

但似乎是和禅让有关。

国庆节时,太子入宫哭诉,请皇帝不要禅让。

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

老皇帝觉得自己在位太久了,想把皇位禅让给太子,初时太子觉得是老皇帝的试探。

可发现老皇帝真的要禅让,不像是说说。

詹事府官员劝谏太子,不能接受禅让,因为老皇帝没有过错,非但没有过错,还是千古一帝般的皇帝,在民间极受敬爱,民间百姓都尊称皇帝是大明祥瑞。

多少人担心老皇帝驾崩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如果这股风声传出去,他这太子之位容易不保。

朱见淇刚开始没想太多,但被幕僚一说,吓得赶紧去宫中请求皇帝不要禅让。

果然,传出老皇帝禅让的消息,民间竟传出太子不孝的声音。

甚至,讲武堂、国子监学生自发到西华门哭谏,求皇帝不要禅让皇位,乞求皇帝长命百岁。

不止两个学院,京师所有大学,大学生全都来哭门。

民间很多工厂,竟因皇帝禅让而罢工,自发到街上跪求皇帝继续当下去,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被跪着的人群拥堵住,哭嚎声遍野。

头一次听说,皇帝禅让,民间百姓不同意的。

中枢以为是地方官员鼓动出来的。

经过调查后,发现民间百姓是自发的,足以说明老皇帝的民心所在。

全国各地百姓,都主动走上街头,跪求皇帝不要禅让。

太子也在养心殿外跪着。

皇帝自己都懵了。

时代不一样了,民智已然觉醒,君权神授这一套已经走不通了,他的本意是趁着自己活着,把太子扶稳了,朱家的江山还会存续下去。

可没想到,自己要退位,在民间居然引起如此可怕的影响。

几乎各个城市、农村,都有百姓自发抗议,还有人往京师走,亲自去西华门哭谏,希望皇帝收回圣旨。

正月初五,北京城整整停摆一天。

大街上全是跪着的人,哭声遍布整个京师。

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朕如何担得起天下百姓的厚爱啊。”

朱祁钰难得上了早朝,环视群臣:“传召天下,朕应天下百姓之许,不提退位之事了。”

“朕在一日,大明便向前发展一日。”

“朕在一日,就要管百姓一日,百姓的幸福生活,永远在朕的心里,大明的发展,永远在朕的心上。”

“诸卿,拟旨吧。”

朝臣也松了口气。

老皇帝忽然要禅让,也让群臣措手不及。

其实,朝臣和老皇帝配合已经很默契了,大家都习惯天上坐着老皇帝了,换太子登基,反而不适应。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