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星星小说网 > 历史穿越 >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 第419章 大理南诏澜沧篇:穷省、乱象、肃清

第419章 大理南诏澜沧篇:穷省、乱象、肃清(第2页/共2页)

公告:服务器硬盘损坏造成数据丢失!请重新注册用户。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但是,普通话的发音方式,会让一些文字失去了本意,因为文字是先说出来,后写出来的,华夏文字又是象形文字,是脱胎于形的,改变了发音方式,就会让一些文字失去本来的含义。

尤其在加以简化文字的话,文字就会失去原本的韵味。

关于这种说法,讨论了三年多。

最终中枢力排众议,决定推动新国标。

其实,后世普通话,也是经过讨论出来的,以北京方言为主,兼顾南北,清末时候产生的普通话雏形,一点点讨论定下来的。

普通话现在虽然推广,却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才能让孩子们都说普通话。

现在肯定不能,别说老皇帝,就是太子、太孙都不会说呢,大家说话都带着各自的口音。

朱祁钰的口音,雅言中夹杂了一些京味儿,又增加了些普通话,又跟满朝文武学了一堆方言,他说话旁边得带个翻译,不然大家都听不太懂。

朱见漭的话里,还夹杂了蒙古语、莫斯科语,夹杂了很多口音,连老皇帝听着都别扭。

最好玩的是蒙古语,作为好几百年来世界最大的语种,在短短四十年时间内,消失殆尽,到现在想找一个蒙古语专家都找不到了,虽然有一些文学著作流传于世,却没人会说了。

蒙古人抛弃他们的文化是最利落的,但他们说话带着一股蒙古味儿,一听就是蒙古人。

他们的第二代,蒙古味就没了,但是,蒙古味却融入本地方言里,方言里诞生了新方言。

好在,方言彼此听不太懂,但却都写一样的文字,认识一样的文字。

从成都环城列车下车。

朱厚坐在专列上,撩开窗帘,看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

大家穿着各异,西装、中山装、长袍、短褂、马面裙、休闲装穿什么的都有,有的戴礼帽、四方平定巾,戴瓜皮帽、遮阳帽、古笠,有的留长发,梳成老样子,有的则披头散发梳成西方人的样子,有的还留脏辫,但很多人剃短了头发,穿新潮衣服。

下火车的也不少女子,穿着更是让人眼前一亮,有的穿西服西裤配高领毛衣,有的则穿厚旗袍白丝袜,有的则穿传统的襦裙,还有前卫的大高跟小短裙,再配烈焰红唇,看得都让人不好意思,但所有人的眼珠子都挪不开了。

高跟配襦裙,在商国就是前卫穿着了,打破了传统和现代的界限,最多再搭配一条丝袜,已经让商国男人疯狂了。

可在大明,疯狂之上还没到极限。

朱厚压制欲望,出门在外,男孩子也要保护好自己。

“真是繁花似锦啊。”

朱厚认为,单纯看成都府的话,成都要比重庆更发达,只是四川吃了占据太多荒凉土地的亏。

可等到北方被加高后,南方气候变暖,横断山脉也有可能变成宝地。

还有就是科技发展,天堑变通途。

横断山脉这个名字,是清末才出现的,现在是老皇帝随口叫出来的,啥意思他也不知道。

是一个叫黄懋材的贡生,因为看见澜沧江、怒江间的山脉并行迤南,横阻断路,所以形象地叫横断山脉。

朱厚离开繁华的成都,火车南下去大理省。

因为云南省太大了,云南并入老挝和安南北部之后,领土面积实在太大了,随着麓川灭国,中枢将云南省拆分成,大理省和云南省两个省份。

大理省,包括丽江府、永宁府、北胜州、姚安府、大理府、鹤庆府、永昌府、陇川宣抚司、干崖宣抚司、南甸宣抚司、里麻司,这些原有的云南省地盘。

又加入了麓川国,就是上缅,以大金沙江为南边省界,西面以那加山脉为西面省界,加在一起,是大理省。

大理简称是白,因为大理国是以白族人为主建立的国家,如今启用旧名,就以“白”为简称。

大理省刚设时,将省治放在大理,却在景泰四十九年时,迁到麓川王国的首都瑞丽,以瑞丽作为大理省的省治。

大理省,总人口7000万人,是大明诸多省份中,人口排名倒数的省份。

庞大的疆域里,却只有七千万人口。

主要因为,大理并不是适合种植粮食,粮食主要靠成都平原和暹罗平原供应。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经济总量肯定很低,人均收入水平也不高,即便朝廷投资发展,除了茶叶、香烟、旅游外,大理省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资源。

所以,大理现居住人口,仅剩3000万人,净流出四千万人,全都去南方南缅省去了。

南缅省,已经在今年,被中枢重新改名为澜沧省。

而北缅,则被改名为南诏。

之所以去澜沧省,主要是沿海省份,工作机会非常多,而且中枢可能会在澜沧省里挑出一个做城市做新京,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不止大理的百姓跑,整个西南的百姓,都往澜沧省流动。

可大理这么大的省份,常住人口才三千多万,朝廷也着急,在景泰五十五年时,就提出振兴西南的政策,朝廷认为,西南应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在全国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香烟、茶叶和旅游,就是支撑大理发展的三条腿。

朝廷每年会拨一笔款项,用于振兴西南发展。

大理的省治瑞丽,本来应该作为大理省的首府,应该虹吸整个省的人才,可瑞丽并没有做到。

截止到景泰六十六年,瑞丽总人口230万人,在全国省治排行榜中,位列倒数第二,垫底儿的是乌斯首府,那个更惨,人口才二十几万。

大理省第一大城市是大理市,人口420万人。

朝廷评级为,中级城市。

也是所有省份中,少有的没有大城市的省份,省治瑞丽连中级城市都没评上,还只是个小城市呢。

但大理房价是真的便宜。

大理,房价才800元,瑞丽房价500元,炒房客来了都是哭着走的。

但他并不孤单。

还有乌斯、青海陪榜呢,不孤单。

作为百姓生活在大理,还是很舒服的,没有大城市的快节奏,有的是慢生活和快乐生活。

朱厚真的没什么可视察的,这地方实在太穷了,整个大理市,就有五六家高端商场,和成都比起来,那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成都一根腿毛,都比大理富裕呀。

这里可是曾经的大理省治,朝廷斥资几千万发展起来的城市啊。

曾在景泰四十年时,大理被评选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百强城市,朝廷每年都往里投资源,结果水花都没飘起来。

有人说,为何百姓纷纷离开家乡,因为这里白天是大明统治,晚上是黑恶势力统治,住在这里每天都担惊受怕。

可这些终究是流言,中枢并没有收到奏报,也派人来暗查过,什么都没查出来。

景泰五十八年,老皇帝派心腹彭谊任大理总督,总览军政,任期两年。

彭谊并没有向中枢禀报什么。

之后朝廷也就没再深查,其实朝廷早就将天下各县分出等级,这种垃圾地区,没人在乎的。

朱厚对这种烂地更没兴趣。

大理省,也算不得什么腹心之地,纵然是多省通衢,但这几个省都是超级穷省,算是边疆省,穷省。

整个中枢都不在意,他自然也不在意。

您阅读的小说来自:星星小说网,网址:www.xiaoshuoxx.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