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才放心把她送回去。”
如果不查清楚,把她再送回去,岂不是害了她。
赵青果对于张超说的,点头同意:“好,我让我朋友问清楚,过几天再回你话。”
“好。”张超应了,目光追随着呦呦跑,心中长叹一声,这么聪明的孩子,真想放在自己身边养啊。
可是孩子还放在自己爸妈身边养,对她的心里和生理才是好的。
拜师是大事,中午,张超把爷爷奶奶二叔二婶一家,以及张发崽,还有何流方强请来吃饭。
张发崽来了,刘秀莲居然没跟着来闹,也不知张发崽怎么制住了她。
张爷爷给赵青果敬酒:“收徒好啊,早期我年轻的时候,我就想拜师学艺,那样就不用在地里刨食。可惜没有师父愿意收。”
农村的孩子没书念,若是有人说要收自己为徒,不管是石匠木匠还是篾匠,个个都要高兴的跳起来。
逢年过节的还要去师父家送节,都盼望着师父能好好的带着自己,别赶自己走,这可是一份手艺,一份养活全家人的活。
哪个少年郎不想!
二叔也憨笑着:“当初我是想要学石瓦匠,想比我爹出息,可他居然怕我吃苦,硬是拉着我种地,挺可惜的。”
挺可惜没去学石瓦匠,学了种地,一点也不比他老子强。
张爷爷一筷子敲过去,咬牙切齿:“闭嘴吧你,就你这脑瓜子,东西没学会,人都被你给得罪光了。”
二叔赶紧低头缩脖子,往张发崽身边靠:“大哥,你那时候想做什么?”
正看着大家打闹的张发崽,被这一问怔愣了,朝自家爹娘望去,低低的说道:“种地吧?不需要和人打交道。”
种地就种地,埋头苦干就可以,不需要和别人说话,不需要回答别人的问题,一个人挺好。
二叔撇嘴:“你儿子比你强!”
张发崽突然笑了,儿子比他强好啊,不用在地里刨食。
奶奶问赵青果:“你哪里人啊?”
“我老家不是本地的,后来全家才搬到这里来。”赵青果看着自家男人的亲娘,她名义上的婆母,声音温和,“我上完学后,老家和这里两边跑。”
“我头婚生了个女儿,我二婚男人是本地人,也有个女儿,我现在就住在本地,爸妈健在。”
张奶奶一愣,这交代的也太清楚了吧,自己问一句,姑娘怎么全说了,慌乱的急急点头:“哦哦哦,女儿好啊,女儿是爹娘的心头宝,也是爹娘的贴心小棉袄。”
张超也惊讶不已,头一次知晓赵青果居然是二婚,老公还是本地人,还有个孩子。
看她这样开开心心,没心没肺的样子,还真看不出来是个后娘。
赵青果眯眼笑:“对,我也是这样想的,我们一家四口都挺好。”
张奶奶拍拍赵青果手背,感叹道:“这人生短暂,可不得夫妻和和美美,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吗。这活着啊,就是这样,想的多活的累,还不得劲,就得看开。不然一眨眼,几十年就过去了。”
张发崽端着杯子的手微颤,随后一口把酒给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