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
院试:由各省的学政(别称提督学院)主持的考试。已经府试录取的童生可参加院试。录取者即为生员,入府、州、县学,习惯称秀才。
乡试:三年一科,在一省或几省举行,由皇上钦命主考官、副主考,录取者即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集中举人考试之意,三年一科,在京城举行,共分三场。录取者均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共分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一榜:考中举人者,亦称乙榜。
两榜:考中举人后再取中进士者,亦称甲榜。
◎官署
翰林院:掌管编修国史、草拟有关典礼的文件等事的机构。最高长官为掌院学士(从二品),属官有侍读学士(从四品)、侍讲学士(从四品)、侍读(从五品)、侍讲(从五品)、修撰(从六品)、编修(正七品)、检讨(从七品)等。
都察院:监察、弹劾及建议机关。最高长官为左都御史(从一品),属官有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在京部、院大臣兼任)、六科掌印给事中(正四品)、御史(从五品)等。右都御史(从一品,例由地方总督兼任),右副都御史(正三品,例由地方巡抚兼任)。
大理寺:掌管刑狱案件审理,为最高审判机关。最高长官为大理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大理寺少卿(正四品)、大理寺左右寺丞(正六品)、大理寺左右评事(正七品)等。
太仆寺:掌管马政的最高机关。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从三品),属官有太仆寺少卿(正四品)、太仆寺员外郎(从五品)、太仆寺主事(正六品)、太仆寺主簿(正七品)等。
太常寺:掌管宗庙祭祀事务的最高机关。最高长官为太常寺卿(正三品),属官有太常寺少卿(正四品)、太常寺员外郎(从五品)、太常寺满汉寺丞(正六品)、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等。
詹事府:文学侍从、词臣迁转之阶。原归翰林院,后单设。最高长官为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属官有詹事府少詹事(正四品)、詹事府左右春坊庶子(正五品)、詹事府左右春坊中允(正六品)、詹事府左右春坊赞善(从六品)、詹事府主簿(从七品)等。
宗人府: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最高长官称宗人府令(正一品),由宗室王公大臣兼领,属官有宗人府丞(正三品)、宗人府理事(正五品)、宗人府副理事(从五品)、宗人府经历(正六品)等。
吏部:掌管全国文官品秩、铨叙、考课、黜陟和封授的机构。最高长官为尚书(从一品)、左右侍郎(正二品),属官有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等。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的机构。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清朝还设有掌管八旗事务的八旗俸饷处及现审处。隶属于户部的机构有:掌铸钱的钱法堂及宝泉局,掌库藏的户部三库,掌仓储及漕务的仓场衙门。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吏部。
礼部:掌管礼仪、祭祀、贡举、教育事宜的机构。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吏部。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事宜的机构。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吏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黜陟、兵籍、军械、关禁、驿站等事宜的机构。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吏部。
刑部:掌管全国刑狱的机构。最高长官与属官设置同吏部。
◎官名
殿阁大学士:正一品,相当于宋朝的丞相,由皇帝指定分管的部、院。
协办大学士:从一品,地位低于殿阁大学士,高于各部、院尚书。
总督:掌一省或几省军民要政,为正二品。兼殿阁大学士者为正一品,兼协办大学士或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者为从一品。总督侧重于军政。
巡抚:掌一省的军、民、吏、刑各项,为从二品,地位略低于总督。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礼部侍郎者为正二品。巡抚侧重于民政。
布政使:督、抚属官,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为从二品。
按察使:督、抚属官,管一省刑罚之事,为正三品。
学政: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为正三品,一般由翰林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清朝的爵位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或称功臣世爵)和蒙古爵位。这里主要涉及的是功臣世爵。功臣世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世袭罔替。
其中,公爵、侯爵、伯爵是超品,子爵是一品,男爵是二品。具体级别如下:
公爵:一等公爵、二等公爵、三等公爵。
侯爵:一等侯爵兼一云骑尉世职、一等侯爵、二等侯爵、三等侯爵。
伯爵:一等伯爵兼一云骑尉世职、一等伯爵、二等伯爵、三等伯爵。
子爵:一等子爵兼一云骑尉世职、一等子爵、二等子爵、三等子爵。
男爵: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世职、一等男爵、二等男爵、三等男爵。
◎官员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