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95年4月17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
消息传开,袁世凯马上交卸公务,连夜来见刘坤一,以“生母染疾,极需照料”为由,告假南归。刘坤一一见袁世凯双泪横流,只得准假。袁世凯于是收拾行装,很快上路。临行,袁世凯说:“和议已成,接着就是料理善后。只要钦帅有用得着晚生的地方,随传随到,绝无二话。”
袁世凯到家不多几日,圣旨下到山海关钦差行辕,命刘坤一对关外各军进行裁留、归并等事宜。刘坤一接旨后,马上拜发一折,奏请告假省亲的袁世凯迅速销假回营,商办裁留、归并等事。
刘坤一在折中这样写道:“查北洋前敌营务处浙江温处道袁世凯,名家之子,于军务及时务均肯留心讲求。前在朝鲜多年,声绩懋著,早在朝廷洞察之中。臣抵关津后,与该道时常往来,见其胆识优长,性情忠笃,办事皆有条理,为方面中出色之员。宋庆及各将弁多系袁世凯先人旧部,莫不愿同袍泽,乐听指挥。请旨饬下河南抚臣,迅催袁世凯销假来营,商办裁留、归并事宜,臣与宋庆得资臂助,该道亦藉盘错,以底于成。际此时局艰难,知兵文臣甚少如袁世凯者。”
“伏愿皇上擢以不次,俾展所长,及其年力正强,得以功名自奋,庶立尺寸之效,仰酬高厚之恩。近日每叹才难,得一才而不即重用,使其精神岁月,消磨于循资按格之中,未免可惜。”
“臣自憾衰老,无能为役,深思以人事君,不敢蔽贤。谨附片密陈,伏乞圣鉴。谨奏。”
刘坤一给了袁世凯很高的评价。先说袁世凯是“名家之子,于军务及时务均肯留心讲求”,又称颂他“际此时局艰难,知兵文臣甚少如袁世凯者”。为了让朝廷重用袁世凯,刘坤一在折子的最后,甚至用了“不敢蔽贤”四字。
由此可见,袁世凯给刘坤一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奏折进京,朝廷三日后就下旨河南:命河南巡抚转饬地方官传谕袁世凯,从速销假赶往山海关钦差行辕,商办各军裁留、归并等事宜。
送走地方官,袁世凯喜从天降。他隐隐感觉到,他此次回营,说不定又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