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人也一再说:“未了之事,我辈可了,请中堂放心!”李鸿章“目乃瞑”。
二
李鸿章的遗折,由庆亲王代递西安行在。
李鸿章的遗折字数不多,但句句良言,声声劝告:
伏念臣受知最早,蒙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病。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和议新成,东事尚棘,根本至计,处处可虞。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协力,翼赞讦谟,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慈禧太后未把遗折读完,已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李鸿章的遗折一经公布,他的政敌,他的同僚,甚至族亲好友,朝野上下,纷纷感叹,好像突然之间,对这位老人增加了几分理解和愧疚。
朝廷追赠李鸿章太傅,予谥文忠,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
慈禧太后与光绪帝回京后,庆亲王奕劻再上奏疏,奏请在京师为李鸿章建立专祠。理由是:
伏查京城内外,无汉大臣祠宇,良由汉大臣原籍既不在京,京师又非立功之地,是以故事无有。惟去年之乱为我朝二百余年未有之变,全权大臣持危定难,恢复京辇亦我朝二百余年未见之功。故相以劳定国,以死勤事,又始终不离京城,自非寻常勋绩可与比例……此次该大学士功在京师,实从前所未有。
慈禧太后紧急召王大臣们商议此事,随后下旨曰:
已故大学士李鸿章服官四十余年,懋建殊勋,安定疆宇。前经迭降恩旨,优予饰终,已准于原籍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彰劳勋。兹据奏请各节京师建立专祠,汉大臣向无此旷典,惟该大学士功绩迈常,自宜逾格加恩,以示优异。李鸿章著准于京师建立专祠,列入祀典,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顺舆情而隆报享,用示笃念,荩臣至意。
汉大臣在京师建立专祠,大清开国二百六十多年,李鸿章是第一人,也是唯一的一人。
已经逝去多时的李鸿章,再度成为中外议论的焦点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