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李鸿章的一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人身上,可圈可点的地方太多。他是个有远大抱负的人,但因为体制的原因,他有许多理想都没能实现。个人认为,这不仅是李鸿章一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悲哀。
李鸿章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以至于许多外国人都把他当成****,而不知他的上头还有皇帝和皇太后。李鸿章访美时,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
他的面庞有一种引人注目的慈祥表情,他双眼明亮,闪烁着睿智的光彩,目光里包含了幽默和机智。他戴着一副老式的硬框眼镜,颧骨高而不瘦,黝黑的皮肤看上去显得很健康……他从不显得傲慢。他是那种从不向他人提出什么要求,但又总能获得满足的那类人。他能很轻松地与人交谈,而又不会使与他交谈的人感到紧张……他对妇女尤其礼貌,也很喜爱儿童。
李鸿章访问美国时所受到的接待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程度,超过了很多访问过这个国家的各国元首。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博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军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但李鸿章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为在美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在访美结束后,他有意避开了美国西部,而选择加拿大作为回国路线,这引起了美国记者的注意,并就此事对他进行采访。李鸿章借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他是这样说的:
我只期望美国的新闻界能助中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中国移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中国移民在加州等地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而你们的《格力法》不但不给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喜欢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
李鸿章为了废除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鸦片贸易还做了许多努力,为此在1894年8月27日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执行秘书英国人约瑟弗·G.亚历山大。当时的情景,《伦敦每日新闻》曾有报道:
他以最强劲的语言声称,中国政府一如既往地强烈反对鸦片贸易。这种贸易是列强通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中国政府根据条约不得以允许印度鸦片进入大陆……李中堂最后明确宣称:你们也许明白,如果你们停止毒害我的人民,我们就会立即禁止他们获得鸦片。
李鸿章也得到了同时代优秀人物的认可。比如,在义和团之乱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就曾经出面与诸大臣商议对策。张之洞提议,如果北京不保,太后与皇帝在战乱中罹难,朝廷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无序的混乱,大家就共同推举李鸿章出任中国“总统”以主持大局。大家表示同意。
李鸿章重视西方科学,他和曾国藩共同派出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开启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大门。
就算把上面说的那些统统抛开,仅凭这一点,李鸿章也值得我们永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