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昭又道:“汉室,自孝慜帝驾崩,气数已终。而今,刘协也好,张尘也罢,皆是逐鹿天下之枭雄也。他们做得,主公如何做不得?”
此话一出,孙策不由眉峰一凛,眼神中透出一丝炙热。
难道,我真的也能坐上那至高无上的皇权宝座?
孙策心中并非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只不过那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念想,被他深埋在心里。
可今日,张昭的提议,却无疑令这个念想被放大了无数倍!
张昭又道:“主公得天时、地利、人和相辅,称帝开国,亦是顺应天命,非不可为也。”
“哦?”孙策闻言,不禁眼前一亮,赶忙问道:“先生可否细言,我登基称帝,真的是天命所归,有天时、地利、人和相辅吗?”
张昭点了点头道:“汉室惜经四百年,气数已尽,凡有能者,皆可裂土分茅,独霸一方。主公此时称帝,无有悖逆之嫌,而是克成王业,此天时也。主公据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更有长江天堑,以为屏障,此王霸之资,乃地利也。江东人口繁盛,英才辈出。虽经战败,元气有损,但数月以来,休养生息,元气渐复。我江东子弟,皆感先主之恩德,欲报之于主公,此人和也。有此天时、地利、人和,主公登基称帝,岂不是顺应天命?”
张昭一语言罢,孙策顿时大喜过望。
“先生一言,真令策茅塞顿开啊!”孙策道,“如此说来,我登基称帝,极为可行。既如此,这两道圣旨,自然不必理会。”
“主公登基称帝,江东实力固然在三国之中最弱,但刘协与张尘势同水火,必要一战。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到时,获利者必是我江东无疑!”
“哈哈!不错,不错!”
孙策心中欢喜,一边说着,又看向一旁的周瑜,只见周瑜眉头微蹙,沉默不语。
孙策一见,连忙问道:“公瑾,你之意如何?”
周瑜道:“主公,若是张尘与刘协皆未曾称帝,我定不会劝你称帝,不过,如今之势,我认为子布先生所言在理。”
“真的?!”孙策大喜道,“公瑾,你也这么认为?你也觉得我称帝是可行之事?”
周瑜道:“我虽认同子布先生的观点,却并不认同方才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之论。在我看来,以江东如今的情况,无论是疆域、兵马、钱粮,皆不足以支撑主公成就帝业。但是,大势如此。主公若不称帝,则必要从这两道旨意中择一而从,无论主公偏向哪一方,另一方必视我们为死仇。反之,若主公称帝,则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彼此互相牵制,主公两不相从,两方却都要拉拢主公。主公称帝,利大于弊,因此,我认同子布先生的观点。”
“嗯……”孙策闻言,沉吟道:“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利大于弊,那何不为之?我意已决,择吉日登基称帝,开元建国!”
“陛下圣明!”
汉兴平二年三月初六,孙策于建业登基称帝,建立吴国,改元黄武,定都建业。
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格局终于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