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周使觐见!”
内侍高亢的唱喏声,穿透南唐皇宫的大殿,在层层廊柱间回荡。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齐刷刷投向殿门外的方向——所有人都清楚,这位大周使臣杨骏的到来,将直接决定南唐与大周的议和走向,更关乎江北疆土的归属。
李璟端坐在龙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御座扶手,神色复杂。他昨日刚通过顾闳中得知韩熙载与杨骏会面不欢,此刻既盼着议和能成,让百姓免于战火,又怕杨骏提出过分条件,让南唐颜面扫地。
燕王李弘冀站在武将队列前排,一身铠甲未卸,腰间佩剑寒光凛冽。他微微抬着下巴,眼神锐利如刀,显然已做好准备——只要杨骏敢提割地,他便要当场发难,借“保家卫国”的名义,拉拢朝臣反对议和。
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杨骏身着大周使臣服饰,手持国书,在楚昭辅的陪同下,缓步走入大殿。他身姿挺拔,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既无谄媚之态,也无怯场之意,走到殿中站定,依礼拱手:“大周使臣杨骏,奉我朝官家之命,前来与南唐商议罢兵议和之事,见过南唐国主。”
杨骏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声重重的冷哼。宰臣宋齐丘扶了扶头上的软脚幞头,从文官队列中快步走出,双手行叉手礼,目光却带着几分锐利,直指向杨骏:“周使且慢!你既称‘议和’,便该知我大唐与你北周至今仍是平等邦交,何来‘国主’之称?我朝陛下乃天命所归的大唐天子,你这般称谓,是轻视我大唐,还是故意挑衅?”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一阵骚动。不少文官纷纷点头附和——在南唐君臣心中,虽国力衰退,但仍以“大唐继承者”自居,如今议和之事尚未定下,焉能以‘国主’相称?
楚昭辅站在杨骏身侧,手心瞬间沁出冷汗。他悄悄抬眼看向杨骏,心中满是惊疑——出发前明明商定,初见时以礼相待、先抑后扬,这怎么上来就贴脸开大,丝毫没给南唐留余地!
而殿内众人听到这话,更是哗然一片。文官们纷纷交头接耳,武将队列中更是响起几声低低的怒哼。
杨骏却神色未变,目光牢牢锁定宋齐丘,语气依旧沉稳,却字字如惊雷:“宋大人此言差矣。自我从大周起程时,贵国使臣李德明在面见我们官家时就定下约定——南唐愿向大周称臣,将江北十四州之地尽数献上,以此换两国罢兵。如今杨某依约而来,难道南唐国主素来一言九鼎,今日竟要赖下这桩约定不成?”
这话像一块巨石砸进平静的湖面,龙椅上的李璟脸色骤变,猛地坐直身体,眼中满是震惊与慌乱——李德明确实曾出使大周商议称臣之事,但他一直将此事压下,未在朝堂公开,杨骏此刻当众道出,无疑是将他架在了火上。
宋齐丘更是惊得后退半步,软脚幞头都歪了几分。他张了张嘴,却一时想不出反驳之词——李德明是南唐使臣,杨骏若拿不出实证,绝不会当众说这话,一旦否认,反倒显得南唐心虚赖账。
李弘冀眼中闪过一丝狂喜,立刻上前一步,指着杨骏怒喝:“一派胡言!李德明出使大周,从未向陛下禀报过‘称臣献地’之事,定是你捏造谎言,想逼我南唐屈服!陛下,此等无礼之徒,当即刻逐出大殿,再议开战!”
殿内气氛剑拔弩张,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所有目光齐刷刷聚焦在龙椅上的李璟,等着他定夺。李璟脸色铁青,手指紧紧攥着御座扶手,几乎没有半分犹豫,陡然提高声音,当即怒喝:“李德明!你给朕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