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这个窗口期,幽辽加速了内部建设:
格物院量产的后装线膛铳已装备五万军队,射程达三百步,足以压制传统弓箭。
户曹在辽西新开垦的屯田区收获粮食三十万石,基本实现军粮自给。
海船工坊下水了第一艘配备十门舰载炮的 “远洋级” 海船,可直抵南海。
这些变化,自然逃不过各方的眼线。曹操的谋士程昱忧心忡忡:“赵宸不动则已,动则必成心腹大患。若让他吞并草原,再南下中原,我军将无险可守。”
孙权也对幽辽的崛起感到不安,对张宾(幽辽使者)试探道:“幽辽若有意南下,江东愿提供水师支援,共分中原。” 张宾却按赵宸指示回应:“我主只求保境安民,不敢奢求中原沃土。”
唯有刘备看清了局势。诸葛亮在《隆中对》后续分析中写道:“曹操挟天子,孙权据江东,赵宸霸幽辽,此三者皆不可卒除。主公欲成大业,需跨有荆、益,外结幽辽,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出荆州,主公自出秦川,方可成功。”
但此时的赵宸,尚无争夺天下的野心。他更看重的是幽辽内部的稳定与发展 —— 科举取士已选拔出两百余名寒门官员,医署的防疫体系让死亡率下降三成,金元券成为东北亚的硬通货。这些看似与军事无关的举措,却在无形中增强着幽辽的凝聚力。
建安十四年冬,曹操在许昌召开军事会议,最终决定:“先平关中马超,再图汉中,徐图益州,绕开荆州直取江东。”
孙权则派吕蒙袭取了荆州南部的零陵郡,与刘备的关系再次紧张。
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率庞统、黄忠入蜀,开始了夺取益州的征程。
赵宸则命魏平率军北伐轲比能,彻底消除草原威胁,为南下扫清障碍。
四方势力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各自落子,却又相互牵制。赤壁之战点燃的烽火虽已熄灭,但天下的棋局才刚刚进入中盘。谁也没想到,最终决定天下走向的,既不是占据中原的曹操,也不是坐拥江东的孙权,更不是雄心勃勃的刘备,而是此刻看似置身事外的幽辽。
蓟城的兴元楼,赵宸凭栏北望,草原的方向传来隐约的战报 —— 魏平的北伐进展顺利。他知道,四方格局只是暂时的平衡,当幽辽的火器足够强大,当草原的威胁彻底消除,当海船能抵达更遥远的海域,他终将走出这一隅之地,去迎接那个属于格物与秩序的新时代。
而现在,他需要做的,只是耐心等待。等待一个打破平衡的时机,等待一个属于幽辽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