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妃崔氏见李淦满脸阴霾,急忙迎上前去,轻声问道:“陛下,今日为何如此烦闷?可是朝中出了何事?”李淦重重地叹了口气,跌坐在椅子上,将大梁军势如破竹,连克数城,如今正逼近王都,而朝堂之上群臣又无应对良策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崔氏听后,秀眉微蹙,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陛下,臣妾倒是有一计。听闻大梁新立,想来也不愿久战。陛下可派一位公主与那大梁联姻,如此示好,或许能达成和谈。大梁得了公主,想必也会给几分薄面,停止攻势。”
李淦听后,眼中闪过一丝犹豫:“联姻?将朕的女儿送去那陌生之地,朕如何舍得。再者,大梁会同意这联姻之事吗?”
崔氏轻轻依偎在李淦身旁,柔声道:“陛下,此乃无奈之举。公主虽金贵,但为了高丽的江山社稷,也只能出此下策。至于大梁,想来他们也不愿过多损耗兵力。只要我们诚意足够,提出合适的条件,联姻之事或许有望。”
李淦低头沉思良久,想到如今高丽岌岌可危的局势,终于咬咬牙说道:“也罢,也只能如此一试了。只是不知该派哪位公主前去。”
崔氏眼珠一转,说道:“陛下,三公主自幼聪慧过人,且相貌出众。若派她前去,定能让大梁满意。”
李淦想起三公主那乖巧可人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但为了高丽的存亡,他也只能狠下心来:“就依爱妃所言,传朕旨意,让三公主进宫,朕有话问她。”说罢,李淦靠在椅背上,眼神中满是疲惫与无奈,不知这联姻之策能否真的拯救高丽于水火之中。
崔氏听了李淦的旨意后,心中抑制不住地兴奋起来,表面上却仍装出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她暗自思忖,这三公主乃是皇后所生嫡女,平日里凭借着高贵的出身,向来不将自己放在眼里,多次在众人面前让她下不来台。如今,这可是天赐良机,正好借联姻之名将她打发到遥远的大梁,既能除掉眼中钉,又能在皇帝面前展现自己的“智谋”,可谓一举两得。
崔氏强压下内心的喜悦,关切地对李淦说道:“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虽说联姻是为了高丽的大局,但三公主毕竟是金枝玉叶,骤然告知她要远嫁大梁,只怕她一时难以接受。臣妾愿亲自去告知三公主,也好安抚安抚她的情绪。”
李淦疲惫地摆了摆手,说道:“那就有劳爱妃了。务必好好跟三公主说,让她以国家为重。”
崔氏恭敬地应了一声,退出了殿外。一出殿门,她嘴角便忍不住微微上扬,眼神中闪烁着得意的光芒。她匆匆赶到三公主的寝宫,一路上想象着三公主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的模样,心中满是畅快。
来到寝宫,崔氏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见到三公主后,便拉着她的手,故作悲痛地说道:“公主啊,如今高丽大祸临头,陛下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大梁军势不可挡,已经逼近王都,为了保住高丽的江山,陛下决定送一位公主与大梁联姻求和。”
三公主听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难以置信地问道:“崔妃,你说什么?要送本公主去联姻?这……这怎么可以!”
崔氏见状,心中暗喜,却仍装出一副同情的样子,说道:“公主,臣妾也不忍心啊。可这是陛下的旨意,也是为了整个高丽着想。陛下想来想去,觉得公主您聪慧过人,定能担此重任,为高丽换来和平。”
三公主气得浑身发抖,怒视着崔氏说道:“崔妃,是不是你在父皇面前进了谗言?为何偏偏是我去联姻?”
崔氏心中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装作委屈地说道:“公主,您可不能冤枉臣妾啊。臣妾一心为了高丽,为了公主您。这也是陛下深思熟虑后的决定,公主您就不要再为难陛下了。”
三公主咬着嘴唇,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深知,自己恐怕难以逃脱这联姻的命运了。而眼前这个崔妃,必定没安好心。但此时,她却又毫无办法,只能暗自悲叹自己的命运。